教人那得不情痴,临去伤心事事知。
呼遍家人行不得,分明作别断肠时。
注释:我怎能不因教书而变得情痴?临别前伤心欲绝,对家中的事务了解得清清楚楚。我呼唤家人却无法让他们前来送行。分明是在告别的时刻,内心充满痛苦。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亡妻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和悲痛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深沉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人那得不情痴,临去伤心事事知。
呼遍家人行不得,分明作别断肠时。
注释:我怎能不因教书而变得情痴?临别前伤心欲绝,对家中的事务了解得清清楚楚。我呼唤家人却无法让他们前来送行。分明是在告别的时刻,内心充满痛苦。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亡妻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和悲痛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深沉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动人的海上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风行高宝湖 - 注释:高宝湖,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 赏析: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为下文营造了宁静的氛围。同时,“风行”二字也预示了接下来诗歌的主题将围绕风展开。 2. 白日浑风雨,扁舟发海门 - 注释:白日,指太阳。浑雨,指连绵不断的雨水。扁舟,小船。发海门,出发。 -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全诗意境清幽闲雅。 “夜半泊邵伯驿访龚甫”意思是夜晚在邵伯驿站拜访龚甫,“落月天河朗”:银河高悬,月亮皎洁明净(落月:指残月,即新月)。这是一幅宁静的夜景图。“危樯独夜开”,在孤寂的夜空下,只有那高高的桅杆独自迎风矗立着,显得格外醒目。此句中,诗人以景写情(孤寂的夜),表现了自己孤独、冷清的心情。“故人忘寂寞,游子几徘徊”,老朋友忘了自己的孤单寂寞而欢聚一堂
【注释】 青青:青翠。渺渺:遥远的样子。余深怀:指对往事的思念。浓淡三春画:指春天景色的浓淡变化。凄迷:悲伤迷茫。美人怜短梦:指女子因梦见情郎而伤心。游子怅天涯:指诗人因思念家乡、朋友而感到惆怅。盘桓:徘徊、逗留的意思。 【赏析】 《春郊闻笛》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在这首诗里抒发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以杨柳为线索,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的画卷
诗词名句“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出自许传霈的《去淮阴留别诸友(其一)》。这首诗是作者在清同治四年所作,当时年仅二十二岁。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和赏析: 1. 诗句释义:“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 - 未满相知愿:表达了一种对深厚友谊尚未完全建立的遗憾和渴望。 - 天涯共客时:形容自己身在异地,如同漂泊的客人,与朋友们相隔遥远。 2. 译文: - 未曾完全理解彼此的愿望
【注释】 ①甲子:清代用干支纪年,甲子是天干第三位,属木;地支第二位,属丑。 ②孤馆:孤单的馆舍。 ③栖:栖息。 ④游子:旅居他乡的人。 ⑤佣书:为他人抄写书籍或文书。 ⑥郑重:庄重、严肃。 ⑦放棹:扬帆。 ⑧饥渴斯民赖:老百姓靠我生存。 ⑨穷通:指仕途的升沉和贫富的变化。常道:平常的道理。 ⑩南北路:指从北方到南方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作于清同治三年(1864),时作者21岁
【注释】喜,喜欢。子,对年轻人的尊称。方,刚才。过访,探望。同游小有天园在泰城西。甲子,清同治三年(1864年),作者二十一岁,此时作者正在扬州。偶,忽然。约,约会。闲从,悠闲地。绿荫,浓密的树阴。着处,归宿。俗吏,庸俗的官吏。低回,徘徊不进。白鹤山林去,红莲水榭开,用典。白鹤山、红莲池是扬州名胜。 【赏析】这首七绝写于作者二十四岁时(时作者正在扬州)所作,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小有天园的情景。
千里有孤子,三年无老亲。 译文:在这千里之外,有一个孩子独自生活,已经三年没有见到年迈的父母了。 注释:千里有孤子 - 意思是说,在遥远的异地,有一个孤单的孩子(指自己) 三年无老亲 - 意思是说,这三年来,我还没有能够见到我的父母(指自己的父母)。 问心时号泣,触目事悲辛。 译文:每次看到这些,我的心就难以平静,总是泪流满面。 注释:问心时号泣 - 意思是说,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流泪哭泣。
【注释】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 暮泊(pō):傍晚停船。 苍茫(cānɡmánɡ):迷茫,迷蒙。 增暮色:增加天色的昏暗。 处(chù)何(hé):哪里。 芳草(fānɡcǎo)人烟冷:指田野上芳草萋萋,而人烟稀少。 结邻双小艇(xiǎodànɡxiǎoxiǎoniàn),偶语半吴侬(niùbànwūnónɡ):在两艘小船的甲板上结邻,偶然交谈着吴地方言。
【注释】 冠盖:指官宦。河梁:送别的桥梁。此乡:此处家乡或此地。蕴结:内心积聚。永夜:长夜,漫长的夜晚。百里:一百里。联床:同枕共眠。扁舟:小舟。玉杯: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乙丑(清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四日他侍母登舟,至宝应县,谢淮阴诸友送至宝应(宝应县在今江苏)。这首诗是他写给友人的,是酬答之作,也是抒发自己离别之情的诗作。 首联“冠盖动淮阴,河梁携手吟”。冠盖:车驾和冠服
得家书将去泰州(甲子(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二十一岁)):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 鱼书迟驿使,乌鸟落江天。 明日扁舟客,长淮一路蝉。 忘忧树北堂,也说是归年。 注释: - 得家书将去泰州:收到家中的信,准备前往泰州。 -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扬州的月亮偏斜照耀,自古以来每个月都有圆的时候。 - 鱼书迟驿使:书信被延误了寄送的速度,如同鱼在水里游动一样。 - 乌鸟落江天:乌鸟落在江面
【注释】 平常喜欢和雅人交往,如今离别了同伴,无可奈何。早晨起床怜爱年幼的弟弟,还从帐篷里面问他哥哥的情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光绪二年(清光绪六年)五月十二日所写,共十首,这是第九首。此诗为悼儿绝句,表现了作者在孩子夭亡后的痛苦之情。 “平时嬉戏雅情多”,平日与雅人相处,情意投合,欢声笑语,十分融洽。“抛别同侪没奈何”,因为要离别,只好无奈地告别。 “晓起堪怜小阿弟,犹从帐里问哥哥”
转轮落劫义虚无,别结因缘父子呼。 最是解人难解事,生于湖郡死于湖。 注释与译文: 1. 转轮:比喻世事无常,如同旋转的车轮无法停留,暗示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预测性。 2. 落劫:指遭遇不幸或灾难。 3. 义虚无:表示缺乏真正的意义或道德价值。 4. 别结因缘:分别地建立了不同的关系或因果。 5. 父子呼:可能指的是通过某种方式将父亲与儿子联系起来。 6. 最是解人
【注释】 疏影:稀疏的树枝。疏,稀疏。 怜:爱怜。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境内。梦中逢:梦中相遇。 惆怅:伤感。 林下月:指月光映照下的梅花。 惺忪:睡眼惺忪。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上片首句“何来疏影最怜侬”即写梅花枝头疏影之特点。“疏”,是稀疏的意思;“影”,就是枝条的轮廓;“最”字突出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也表明了这首诗要赞美的对象。接着第二句“曾记罗浮梦里逢”是说诗人曾在梦中遇见过梅花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五月十二日悼同儿成绝句十首 其七 嗟病能医命不能,经过重五病顿增。 四朝粒绝连宵坐,哀此焰残竟灭灯。 注释: - 嗟(jiē)病能医命不能:感叹病痛虽然可以治疗,但无法治愈命运的无常。 - 经过重五:过了端午节。 - 病顿增:病情突然加重。 - 四朝:指四个朝代,这里可能指的是清朝的几个时期。 - 粒(liè)绝:粮食断绝。 - 连宵坐:整夜坐着不吃不喝
气虚水肿费猜疑,起伏连番半载时。报道沈疴消去也,菰城何幸遇天医。许传霈在丙子(清光绪二年,公元一八七六年,三十三岁)撰写了十首悼同儿的绝句,其中第六首《五月十二日悼同儿成绝句十首》便是其中之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同儿不幸遭遇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深刻感悟。 诗中“气虚水肿费猜疑”描绘了同儿身体虚弱、疾病缠身的状态,“起伏连番半载时”进一步强调了疾病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在阅读《五月十二日悼同儿成绝句十首·其五》时,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诗人许传霈在疾病中对生命状态的感悟。诗中的“偶病谁知入肺肝”表达了一个突然患病者对于自身病情的无知和无力感,这种无助和焦虑可能来源于对健康的担忧以及对疾病的恐慌。 紧接着,“昏黄痰嗽梦难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心理状态,通过描绘因疾病引起的咳嗽和睡眠质量下降,进一步传达了诗人在疾病困扰下的苦楚。这里的“昏黄”可能象征着夜晚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