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社觏厄运,夷夏乱皇纲。
神州尽纠纷,腥膻逼晋阳。
余本炎精裔,投职事危疆。
思将南山石,一补天柱荒。
妖氛煽四野,中道罹昆冈。
上惭楚包胥,请师救国殃。
下愧汉窦融,保境拒强梁。
遗轨宁不仰,微志竟莫偿。
身同南冠囚,抚膺涕泗滂。
心如高悬旌,因风尚飞扬。
吹篪凄我怀,鸣笳断我肠。
孝行既已亏,忠名徒自伤。
功勋付逝水,意气亦何常。

这首诗的标题是《拟刘太尉伤乱》,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宗社觏厄运:表达了国家(宗社)遭遇到了巨大的灾难和不幸。
  2. 夷夏乱皇纲:表明了中原地区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扰乱了朝廷的秩序。
  3. 神州尽纠纷:整个中国大地充满了混乱和纷争。
  4. 腥膻逼晋阳:指的是外敌入侵,如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军队逼近晋阳城。
  5. 余本炎精裔:作者自称为炎黄子孙,即华夏民族的后裔。
  6. 投职事危疆:投身到危险的地方去任职。
  7. 思将南山石,一补天柱荒:比喻自己想要像南山一样坚硬,以填补天地间的裂痕。
  8. 妖氛煽四野:指战乱蔓延到四方之地。
  9. 中道罹昆冈:在中途遭遇困难或灾难。
  10. 上惭楚包胥,请师救国殃:惭愧于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子胥,因为请求救国的失败而感到羞愧。
  11. 下愧汉窦融,保境拒强梁:也感到惭愧,因为汉朝时期的窦融坚守边疆抵御外族的侵扰。
  12. 遗轨宁不仰,微志竟莫偿:表示自己虽然有远大的志向却没有实现的机会。
  13. 身同南冠囚:形容自己与那些被俘的南越人一样无助和悲哀。
  14. 抚膺涕泗滂:用哭泣来表达心中的悲痛。
  15. 心如高悬旌:比喻心情如同飘扬在空中的旗帜,随风飘扬,不可捉摸。
  16. 吹篪凄我怀,鸣笳断我肠:音乐让人心生愁绪,笛声更是令人心碎。
  17. 孝行既已亏,忠名徒自伤:表示自己的孝行已经受损,忠诚之名也只是徒劳。
  18. 功勋付逝水,意气亦何常:功勋就像流水一般消逝,自己的豪情壮志也难以长久。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政治和社会动荡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传达出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刻同情和担忧。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