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棹数归程,亲交次第行。
独怜江月苦,偏向别筵明。
背郭鱼龙气,先秋蟋蟀鸣。
还家仍客路,更傍石头城。

【注释】

同:一起。

维饶:字维饶,号愚山,明末清初诗人。孝廉:指孝廉方正,为官时以廉洁著称的官员。即席送别:就坐中酒席上分别。白归皖:《白鸠传》说:“鸠有五色,白鸠最为吉祥。”这里指白归皖(王应麟)即将返回家乡。倚棹:靠在船上摇桨。

亲交:朋友。次第行:一个接一个地离别。独怜:独自可怜。江月苦:指月亮像被愁苦的人紧紧抱着似的,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别筵:分别的宴席。

背郭:背靠着城郭,指靠近城郭的地方。鱼龙气:比喻人烟稠密的地方。先秋:在早于秋天的时候。蟋蟀鸣:蟋蟀开始鸣叫。

还家:回家。客路:旅途。石头城:南京的古称,位于今南京市鼓楼区西北面秦淮河南岸的狮子山上,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筑建的军事要塞。

【赏析】

此诗作于崇祯三年(1630),作者与友人王应麟、王维干、王维垣、徐渭等同游苏州后,在苏州城外饯别王维垣而题写此诗。全诗四句,分两层。前四句描写离别情景:一“倚”二“数”三“亲交次第行”,点明时间及地点,渲染出一种别离的气氛。“独怜江月苦”以下六句,抒发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眷恋。“背郭鱼龙气,先秋蟋蟀鸣”,用典入诗,既富有情致,又显得雅致;“还家仍客路,更傍石头城”,收束全诗,使感情升华,意味深长。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在崇祯三年(1630),当时王维垣从南京回到苏州。作者和几个朋友一同出游,并饮酒设宴,在饯别的宴会上写下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写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王维垣的依恋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倚棹数归程,亲交次第行”,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图画。诗人在船舷旁摇桨,望着一条条离去的朋友,心中不免涌起一阵伤感。这两句简洁而生动,将离别的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转向内心世界,“独怜江月苦,偏向别筵明。”这两句诗将情感推向高潮。“独怜”,意味着诗人独自感到悲哀;“江月苦”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凄凉。诗人看着明亮的月光洒在离别的宴席上,却感到更加孤单无助。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诗人又转而关注自然景象的变化。“背郭鱼龙气,先秋蟋蟀鸣。”这句诗以自然景观的变化来衬托诗人的情感变化。“鱼龙气”指的是人烟稠密的地方,象征着繁华与喧嚣;而“蟋蟀鸣”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象征着萧瑟与寂寥。这种对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哀伤。

诗人以感慨收尾:“还家仍客路,更傍石头城。”这句诗意味着诗人虽然回到了家乡,但仍然身处旅途之中,无法摆脱离别的痛苦。而“更傍石头城”,则暗示着诗人将继续前行,追寻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这种情感转变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也更加引人深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内心的感受以及关注自然的变化,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王维垣的眷恋之情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