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喧万马;当道见孤罴。
【注释】:
课儿联 其八百四:这是杜甫的《蜀相》中的一句话:“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喧万马:形容出山时人马众多,喧嚣热闹。
当道见孤罴(pí):在大道上遇到一只孤独的熊,用来形容出山时的孤独感或遭遇。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蜀相》诗的第二首。诗人在成都草堂定居后,于公元763年冬离开成都,经简州、戎州等地辗转到梓州作客。在途中他经过剑门关,看到剑门关一带的山川景色,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首句“出山喧万马”,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景象:从深山中奔出的成千上万头战马,扬起尘土滚滚。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出山时的场面,而且通过“喧”和“见”两个动词的使用,把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颔联“当道见孤罴”则表达了诗人在山路上遇到的孤独之感。这里的“道”指的是道路,“孤”指的是孤独,而“罴”(pí)是一种猛兽。诗人通过这两个字,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山路上遇到的孤独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感。
全诗通过对剑门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