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藩宫殿已荒丘,玉蝀桥空水自流。
百尺觚棱馀碧瓦,行人遥见望京楼。
【注释】
旧藩:指旧时的封地,这里泛指南方某地的旧藩镇。
玉蝀桥:即玉溪桥,在江西南昌城东。
百尺觚棱余碧瓦:百尺高的楼台有残余的青色瓦片。觚棱,古代宫殿、亭阁的四角向上翘起如棱角形的东西,此处比喻高大的建筑或建筑群。
遥见望京楼:远远看到京城的楼阁。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60年),作者卫源是江西南昌人。当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藩镇割据的局面尚未消除,诗中写的是江西一带的情况,反映了这一地区人民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和心情。
第一句“旧藩宫殿已荒丘”,说明诗人所到之处不是自己的故乡,而是远离家乡的地方。“旧藩”二字表明诗人身在异乡,怀念故土。“宫殿已荒丘”暗示此地经过战乱,已是残破不堪之地,荒凉景象与诗人的怀乡之情相映成趣。
第二句“玉蝀桥空水自流”,诗人来到玉蝀桥,只见桥下流水潺潺,桥上却无人行走。“玉蝀”是南昌的别称,诗人用它来代称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故乡。“空”字表现出玉蝀桥的冷落萧条。“水自流”则写出了水流不息的景象。这里的流水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第三句“百尺觚棱馀碧瓦,行人遥见望京楼”,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只看见百尺高楼上残留着几块青色的瓦片,这是对当年辉煌景象的回忆。“遥见望京楼”表明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心中依然思念着繁华的京城。
全诗以景起兴,抒发诗人怀乡之情。诗中描绘了玉蝀桥的荒凉景象和百尺高楼上残留的青瓦。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色,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