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榭喜重新,好安排三尺瑶琴,一拳峭石;
簿书容暂憩,可领取初秋竹露,半岭松风。
【注释】
广西:指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臬署:清代地方官署的别称。四照山房:位于广西桂林市的名胜古迹,因四面山峰环抱,形如巨烛,日照之下,光可四照而得名。亭榭(xiè):指园林中的建筑。喜重新:意为高兴、喜欢。好安排:意为喜欢安排或布置。三尺瑶琴:指古代的一种乐器。瑶琴,即瑶瑟,一种用美玉制成的弦乐器。峭石:陡峭的山石。簿书:旧时官府文书、公文。暂憩:暂时休息。初秋:指秋季刚开始的时候。竹露:指刚采摘的嫩竹上的露水。松风:指松林中吹来的风。半岭:一半的山坡。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写于1725年(清雍正十三年)作者任广东学政期间赴广西桂林任按察使时。诗中以“亭榭”、“峭石”、“簿书”等景物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涯厌倦的心情。全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先写在广西臬署四照山房重修亭榭的情景。“亭榭喜重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表明诗人对新居的热爱;而“好安排三尺瑶琴,一拳峭石”,更是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表达出来。
颔联写诗人暂时放下公务,到山水之间散心解闷。“簿书容暂憩”,意味着诗人暂时抛开繁杂的政务,去享受山林的宁静;“可领取初秋竹露,半岭松风”,则更具体地描绘了他如何品味这份宁静与愉悦。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这种厌倦感源于官场的复杂和压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内心世界。
尾联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主题。通过描绘诗人在山水之间感受到的美景和内心的满足,表达了他希望远离世俗纷扰,回归自然的愿望。这种愿望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他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