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溪山野径遥,精蓝掩映隔山椒。
惟闻钟磬寒烟里,绝涧深林过板桥。
”`
别峰庵
别有溪山野径遥,精蓝掩映隔山椒。
惟闻钟磬寒烟里,绝涧深林过板桥。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英的《龙眠小兰若八首》,其中的第八首题为“别峰庵”。此诗描绘了作者对别峰庵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静享自然之美的心境。
首句“别有溪山野径遥”,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别峰庵周围环境的幽静与遥远。这里的“溪山”指的是自然景观,而“野径”则强调了道路的原始与未经人工雕琢的美。这一句不仅描绘出了别峰庵所处的地理位置,也预示着下文中将展现的自然风光与宁静氛围。
第二句“精蓝掩映隔山椒”,进一步丰富了前一句的景象。这里的“精蓝”可能是指庵内的建筑,而“掩映”则形容这些建筑在山色中的朦胧美感。“隔山椒”则可能是对某种植物或地形的形象描述,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这一句通过对细节的捕捉,使得读者仿佛能够置身于那遥远的山谷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第三句“惟闻钟磬寒烟里”,转入对声音的描述。这里的“钟磬”指寺庙中的钟和磬,是佛教仪式中常用的法器。而“寒烟里”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这一句通过听觉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之感。同时,“寒烟”这一意象也暗示了季节的寒冷或是清晨时分,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清冷之感。
最后一句“绝涧深林过板桥”,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收束。这里的“绝涧”指的是深谷中的小河,“深林”则描绘了树木茂密、遮天蔽日的森林。“过板桥”则给人一种穿越自然屏障的感觉。这一句通过对视觉和感官的综合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立体和生动。它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也引发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张英的《龙眠小兰若八首·其八 别峰庵》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感受,成功地捕捉了自然景物的神韵,并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艺术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心灵自由与宁静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