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天关若可扪,涛飞雾卷湿云根。
千寻石色中流见,万里江声砥柱尊。
地阔天空涵气象,蛟蟠龙跃共朝昏。
我来扈跸登高阁,遥望烟光接海门。

【注释】

金山寺:位于镇江城西,因山得名。唐时建寺,宋、元以后渐废,明万历年间(1573-1620)重建,清初又修葺一新。寺内古建筑宏伟,风景秀美。

咫尺:非常近的意思。天关:指金山寺的塔。扪:手摸到。

涛飞雾卷湿云根:浪花飞溅,云雾缭绕,好像水气都浸湿了山脚下的云根。

中流见:在江水中看到。千寻:形容极长的石壁。砥柱:山名,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东,黄河中流砥柱山是黄河上最有名的一座石岛,又叫“河心砥柱”。

地阔天空涵气象:大地宽广,天空高远,有广阔的天地间蕴藏着无穷的气象。

蛟蟠龙跃共朝昏:形容山势蜿蜒如龙腾蛟起,山势险峻,气势磅礴。朝昏:指日出日落。

我来扈跸登高阁:我来到金山寺,登上高高的阁楼。扈跸:随从皇上出行。扈跸登高阁:陪同皇帝来游金山寺。

烟光接海门:远处的烟雾与海平面相接,景色十分壮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首句以“咫尺天关若可扪”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金山寺的雄伟壮观,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它的威严与神秘。接着,“涛飞雾卷湿云根”进一步展现了金山寺周围的环境,海浪汹涌,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而“千寻石色中流见,万里江声砥柱尊”则进一步描绘了金山寺周围的景象,巨石巍峨耸立,江水奔流不息,展现出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最后两句“地阔天空涵气象”,诗人通过对金山寺周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蛟蟠龙跃共朝昏”这句诗也体现了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又有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