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南陌近清明,短后新裁白纻轻。
旧过溪桥曾识路,许多红紫不知名。
横侵屐齿骚人趣,斜插钗头少妇情。
社饮醉眠随处好,只愁风雨杜鹃声。

踏歌南陌近清明,短后新裁白纻轻。

旧过溪桥曾识路,许多红紫不知名。

横侵屐齿骚人趣,斜插钗头少妇情。

社饮醉眠随处好,只愁风雨杜鹃声。

注释:

踏歌南陌近清明节,春天的脚步已经接近。新裁制的白纻布鞋轻巧而柔软。曾经走过的溪桥,如今已无法辨认,因为许多红紫色的花已经凋谢,无法识别它们的名字。鞋子上被雨水侵扰的痕迹,像是诗人在行走时留下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斜插在头上的发钗,像是诗人情感的象征,代表着他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社日欢聚饮酒至醉后便睡去,这样的生活虽然惬意但总让人担忧,就怕风雨之中传来的杜鹃声会惊醒沉睡中的人们。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与人情风俗的诗作。诗人在清明节这个时节,踏着青草覆盖的小道,来到了近处的南陌。这里的景色已经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诗人看到新裁制的白纻布鞋,感到十分舒适轻便,仿佛能听到它随着脚步轻轻作响的声音。他回忆起曾经走过的溪桥,那些曾经熟悉的景色已经模糊不清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红紫色的花海,它们虽然美丽却无人知晓它们的名字。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失落或惆怅,反而更加欣赏这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他发现,自己行走的足迹已经被雨水侵扰,就像是自己在大自然中留下的印记,表达着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头上斜插的发钗也仿佛是他自己的情感的象征,代表着他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之情。他认为,虽然社日的欢聚饮酒至醉后便睡去的生活非常惬意,但总会让人担忧,就怕风雨之中传来的杜鹃声会惊醒沉睡中的人们。这种担忧之情可能来源于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也可能来源于对家人安危的担忧。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