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中消息少人知,难得朋侪是此时。
爱与梅花同皓月,不嫌风露立清池。
波生蘋末原无定,烟失林梢亦乍奇。
好景恨无摩诘画,千秋留取一篇诗。
【解析】
此诗写诗人夜半独坐,观月池上的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想。
“闲中消息少人知”,意谓在悠闲的生活中,能体察到的人并不多。“爱与梅花同皓月,不嫌风露立清池”,意指自己喜欢和梅花一样的素洁高洁,在月光下,也不嫌弃风吹露打,站立在池塘里欣赏这幽静的景色。“波生蘋末原无定,烟失林梢亦乍奇”,意为水中的荇菜浮生在水面上,随风飘荡,毫无规律;烟雾消失在树林的尽头,也突然变得新奇起来。这三句诗是写诗人在欣赏美景时,心境的变化。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爱”字统领全篇,“恨”字点出主题。
“好景恨无摩诘画,千秋留取一篇诗。”意为美好的景色让人遗憾自己不能像王维那样作画;让美好的景色流传下去,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
【答案】
译文:
深夜看月池面上
在闲适的生活里,知道的人很少,难得有朋友在此时相聚。
我喜爱与梅花一样的素洁,喜欢在月光下,不怕风吹露打,站立在池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
水中的荇菜浮生在水面上,随风飘荡,毫无规律;烟雾消失在树林的尽头,也突然变得新奇起来。
美丽的景色让人遗憾自己不能像王维那样作画;让美丽的景色流传下去,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
赏析:
此诗写诗人夜半独坐,观月池上的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想。
首联写诗人独自坐在池边,观赏着明月与池水,觉得这种生活情趣很可贵。“少人知”,说明这种情趣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颔联以梅花、风露等自然景物比喻作者高尚的品格。颈联描绘了池边的美景。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苹之生之汀”(见《文选•陶渊明<和郭主簿>》),意思是水中的荇菜浮生在水面上,随风飘荡,毫无规律;另一个是“烟消林梢”(见《文选•谢灵运<登江中孤屿>》),意思是烟雾消失在树林的尽头,也突然变得新奇起来。颈联两句都是描写景物,但是用词非常准确,“无定”“乍奇”二字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尾联抒发了作者对美景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期望。“恨”字道出了作者对美景的遗憾之情。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让我们将美好的景色永远留在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