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学筵开久侍观,龙绡棐几碧云端。
风亭展卷都忘暑,温室披图岂避寒。
日旰坐当楼影直,宵分听彻漏声残。
法天行健诚稀觏,蠡见惟愁测海难。

【注释】

康熙二十一年正月,皇帝赐假南归,经营丘垄。恭赋纪恩诗八首,其二是第二首,此诗以“法天行健诚稀觏”一句为韵脚。

典学筵开久侍观,龙绡棐几碧云端(典学筵:指皇帝御前设的读书学习的地方)

龙绡(lóng xiāo):丝绸。棐几(fēi jī):古时坐具的一种。

碧云:形容天空的颜色如碧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康熙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奉旨回乡祭扫祖茔后,于同年三月十七日返回京师时所作。

康熙帝对诗人十分赏识和器重。康熙二十二年初,康熙帝曾召试博学鸿词,诗人被授为翰林院检讨。康熙帝还曾亲自出题,考问诗人的学问。康熙帝还经常召见诗人,与之作诗论文。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诗人奉命出使俄罗斯,与俄王彼得一世谈判中俄两国边界问题,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并受到赏赐。康熙帝对诗人的学识、品行都非常满意,所以赐给诗人南归的假。诗人回到故乡后,就写下了这首《纪恩诗》。

诗的前四句是写皇帝御前的读书学习的地方。这里说的是皇帝御前读书学习的地方,皇帝在这里接见群臣,听取朝政大事,也在这里接见一些学者和文臣,让他们来进献诗文。诗人曾经在康熙帝身边侍讲多年,对朝廷情况比较了解。所以诗中写的就是他在皇帝身边读书学习的情况。诗人回忆说,自从进入朝廷以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过皇帝了。他还记得当年刚到京城的时候,皇帝还亲自接见了他。当时皇帝穿着黄袍,头戴金冠,坐在宝座上,下面摆满了文武百官。他跪伏在地,听候皇上训示。

诗的后四句是写诗人在南国祭扫祖墓的情景。诗人来到南国之后,先祭祀祖先,然后再处理政务。他看到南国天气炎热,于是在温室中披览图籍,以免中暑。他看着日头偏西,觉得已经很久没有吃饭了,于是就坐下来吃饭。他听到漏壶中的滴水声,知道已经是深夜了,就放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地坐着。他想到自己虽然身体强健有力,但是却没有能够像太阳那样运行不息。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身体强壮有力,但却没有能够像太阳一样运行不息,只有像月亮那样有始无终,只能做短暂的光明。

这首诗的主旨是在赞颂康熙帝英明神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