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离疏蹻入觚棱,碧落丹霄十二层。
别苑每随临水殿,御筵常近读书灯。
静从秘阁听铃索,晚向天街望玉绳。
检点平生恩遇地,涓埃酬答愧无能。
注释:
康熙二十一年正月赐假南归经营丘垄恭赋纪恩诗八首 其四:
从离开疏离的官邸进入觚棱形的宫殿,碧落丹霄有十二层。
每在别苑时都伴随着临水殿,御筵常常靠近读书灯。
静从秘阁听铃索,晚向天街望玉绳。
检点平生恩遇地,涓埃酬答愧无能。
赏析:
这首诗是康熙皇帝为表彰诗人的功绩而赐予的荣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感激之情以及他对朝廷的忠诚和贡献。
首联“自离疏蹻入觚棱,碧落丹霄十二层”,描述了诗人离开原来的官职,进入皇帝的宫殿的情景。这里的“碧落丹霄”是指皇帝的宫殿,象征着尊贵、辉煌。
颔联“别苑每随临水殿,御筵常近读书灯”,则是描述诗人在别苑(指他的住所)时常常伴随临水殿,而御筵则常靠近读书灯。这里的“临水殿”和“读书灯”都是文人雅兴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颈联“静从秘阁听铃索,晚向天街望玉绳”,则是描绘诗人在夜晚安静地坐在秘密的图书馆听铃声,同时望着天上的银河。这里的“秘阁”和“玉绳”都是古代文化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尾联“检点平生恩遇地,涓埃酬答愧无能”,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评价。他回顾了自己一生的恩遇和贡献,但同时也感到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远远不够,感到愧疚。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生平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贡献,以及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