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波澄正偃兵,传柑时节侍承明。
诗联柏殿升平宴,乐听云门大濩声。
沛泽如天常覆物,报恩无地愧言情。
迢遥江国三千里,一片葵心向日倾。

【注释】

1.康熙二十一年:指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赐假南归:皇帝特许官员南归省亲或回乡守制。经营丘垄:祭祀祖先。恭赋纪恩诗:恭敬地赋诗以记恩。八首:八首诗。《汉书·礼乐志》中有《安世房中歌八曲》。其七:此诗为第七,即第二首。

2.四海波澄正偃兵:意思是普天之下的波浪都平静下来,天下太平,不再用兵征战了。

3.传柑时节:相传古代有柑子可食,是皇帝所赐。

4.柏殿:柏木做的殿堂。唐玄宗时,于柏殿举行宴饮,群臣赋诗以颂圣德。升平:平安。宴:宴享。乐听云门大濩声:听到云门大濩的音乐声。云门,古地名。大濩,《尚书·益稷》篇名。大濩,即大濩之乐,是舜乐的别称。

5.沛泽如天常覆物:形容雨水滋润大地,万物生长。沛泽,广大润泽的土地。

6.报恩无地愧言情:报答皇恩,没有地方可以表露出自己的感激和忠诚之情。

7.迢遥江国三千里:遥远的地方,距离有三千里之遥。江国,泛指江南一带。

8.一片葵心向日倾:一片赤诚的心向着太阳倾斜。比喻忠心耿耿,毫无二心。

【赏析】
这首诗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赐假南归经营丘垄时的纪恩之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深深感激之情。
第一句“四海波澄正偃兵”,描绘了当时天下太平、波澜不惊的景象,暗喻国家没有战事,人民安居乐业。接着第二句“传柑时节侍承明”,诗人回忆起当年自己被派往南方,侍奉康熙帝的情景。第三句“诗联柏殿升平宴”,诗人在柏殿上吟诵诗歌,享受着和平的盛宴。第四句“乐听云门大濩声”,诗人听到云门大濩的声音,感受到音乐的和谐与美好。最后一句,“沛泽如天常覆物,报恩无地愧言情”,诗人感叹自己得到如此多的恩惠,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对国家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康熙帝的敬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