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瓜步路,前岁段桥东。
佛号千声合,河镫万点红。
帝京风露蚤,民俗鬼神同。
无限松楸感,频年叹转蓬。
【注释】
①七月十五:佛教徒的盂兰盆节,俗称鬼节。
②瓜步:在今江苏扬州市南。
③前岁:去年。
④段桥:在今河南开封市东。
⑤佛号:念经的声音。
⑥帝京:指京城。
⑦民俗鬼神同:百姓的风俗习惯与鬼神相同。
⑧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此借指自己。
【赏析】
《七月十五夜二首》是诗人于公元845年(唐宣宗大中九年)七月十五日所作组诗的第一首。这是第二首。第一首写“帝京风露蚤,民俗鬼神同”,表现了当时社会风气之淳厚,人民生活之安定。而本诗写“帝京风露蚤,民俗鬼神同”后,笔锋一转,从“帝都”转到“乡村”,“转蓬”也从京城转到乡村,从而表现出一种由都市到乡村的过渡,由繁华到凋零的变化过程。
首联“帝京风露蚤,民俗鬼神同”,点明题旨。这两句诗是说,京城里的风俗习惯和民间的鬼神祭祀活动一样多,表明当时的社会风气之淳厚,人民生活之安定。
颔联“千声佛号合,万点河灯红”,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无数僧人诵经祈祷,万盏河灯映照着江水波光。这里,“千声”和“万点”都是极言其多。“佛号”,即念佛之声。“合”,指众声汇聚。“河灯”指放河灯的习俗。“红”,指灯光的颜色。“帝京”句,点出“帝京”二字;“民俗”句,则写出了民间的节日风俗,说明这里的人们过节时,有如“鬼神同”。
颈联“帝京风露早,民俗鬼神通”,进一步描写京城的风俗习惯。“帝京风露早”中的“早”,是指京城天气比其他地方要凉爽一些。“民俗鬼神通”,则指出京城的风俗习惯与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尾联“无限松楸感,频年叹转蓬”,写诗人感慨万千,感叹自己像飘摇的蓬草一样四处飘泊。“无限”表示感情的深度,这里既指对故乡的回忆,更兼指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频年”一词,则写出了自己多年来漂泊无定的生活经历。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之中。诗中所写景象,皆取自眼前实景,但又不单纯写实景,而是通过实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流畅,意境优美,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