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作赠行诗,触我归田羡。
双松翠拂屋,阅人荣枯遍。
回溯顾子游,又四戊申禅。
相期求实事,无以规为瑱。
【注释】
丁未:指元至正二十年(1360),即诗的写作时间。九日:指重阳节。顾祠:指顾炎武祠堂。秋禊图分韵得燕字:以“燕”字作秋禊图分韵得,即作画时用“燕”字为题。戊申:指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即诗的写作时间。补作:指在原诗基础上增补成篇。
【赏析】
《秋禊图分韵得燕字戊申补作》是一首七绝,作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这首诗写作者重游故居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赠行诗。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自己重访故里的心情:“双松翠拂屋”,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作者故居周围苍松翠竹的美景。接着又进一步描绘“阅人荣枯遍”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颔联“回溯顾子游,又四戊申禅”两句,既承上启下,又与题目中的“秋禊图”相映衬。顾炎武,名介,字道行,号潜庵先生,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他早年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家乡,潜心读书治学。这里所说的“顾子游”,是指顾炎武。“又四戊申”,指的是元至正七年(1347)、元至正八年(1348)和元至正十一年(1351)三次被征召,都坚辞不就。这里的“禅”指的是禅让。
尾联“相期求实事,无以规为瑱”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们应当追求实实在在的事功,不要拘泥于空谈。这里的“规”指规劝,“瑱”指玉瑱,古代用来塞耳的器物。整首诗通过对故居的描绘、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己政治理想的表述,展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博大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