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招魂,屈子衣冠轻似蜕;
九重赐恤,王尊名节重于山。
《挽王汉联》是清代诗人张祥河的一首五言绝句,其原文如下:
七日招魂,屈子衣冠轻似蜕;
九重赐恤,王尊名节重于山。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王汉联的深切哀悼和对其崇高人格的赞扬。诗中的“七日招魂”和“九重赐恤”分别暗示着对于屈子(屈原)的追思以及王汉联受到的极高待遇,而“名节重于山”则彰显了王汉联崇高的德行和坚定的信念。整体上,此诗以朴素的语言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高尚的价值观,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从诗歌的结构和内容来看,此诗采用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符合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习惯。在“七日招魂”一句中,使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典故,即屈子(屈原)死后,楚国人民为他举办了隆重的招魂仪式。这种表述既富有文化内涵,又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神秘色彩。而“名节重于山”则表达了对王汉联崇高品质的赞赏,将其比作泰山般坚固的山峰,形象地描绘了他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形象。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此诗蕴含了深沉的哀伤与崇高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对屈子(屈原)和王汉联的描写,传达出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深深怀念和对他们精神价值的尊崇。诗中的“七日招魂”不仅反映了对逝者无尽的思念,也象征着对历史记忆的持续追寻。同时,“九重赐恤”则表达了对王汉联得到国家最高层认可和支持的感慨,显示了作者对国家大义的理解和赞颂。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还应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文化环境进行思考。张祥河作为清代诗人,他的文学创作深受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在清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对政治理想、民族精神和道德准则的追求。因此,此诗不仅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赞颂,也是对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此外,诗歌中蕴含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意义,使其不仅仅是一篇悼念之作,更是一份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尊重与致敬。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世界,领会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挽王汉联》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诗作。它通过对屈子(屈原)和王汉联的深情缅怀,展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以及他们的精神风貌。诗中的“七日招魂”、“九重赐恤”等词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深切哀悼,也体现了对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的赞美。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