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下一虫鸣,草上一人咏。
四山云亦无,白月送孤影。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很特别,它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首句写草下有虫鸣,草上有一人咏;次句说四周的山没有云,只有一轮明亮的月光送走了孤独的身影。诗中的“草”指茅草屋。
全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月夜的幽静、空寂。“四山云亦无”,是点明时间是夜晚,四周没有云。“白月送孤影”,是说月亮明亮,把人的影子也照得很亮。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却有一种淡淡的哀愁,让人不禁产生共鸣。
草下一虫鸣,草上一人咏。
四山云亦无,白月送孤影。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很特别,它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首句写草下有虫鸣,草上有一人咏;次句说四周的山没有云,只有一轮明亮的月光送走了孤独的身影。诗中的“草”指茅草屋。
全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月夜的幽静、空寂。“四山云亦无”,是点明时间是夜晚,四周没有云。“白月送孤影”,是说月亮明亮,把人的影子也照得很亮。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却有一种淡淡的哀愁,让人不禁产生共鸣。
诗句原文: 村来杨柳暗,雨去豆苗肥。 鸡并画眉立,雀兼蝴蝶飞。 夫妻耕即耦,儿女牧初归。 何必桃源里,桃花足是非。 译文: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村庄时,那些刚刚冒出土面的嫩绿小豆苗显得格外肥美。 村里的母鸡和画眉鸟一起站在枝头鸣叫,而田间的孩子们则在追逐蝴蝶嬉戏。 夫妻二人一同耕作,孩子们也学会了放牧,回到了家中。 为何一定要去寻找世外桃源呢?那里的桃花又岂能代表世间所有的是非对错! 赏析:
夕秀感秋士,招邀同酒杯。 山空人旅语,天淡月裴回。 时节对衰草,边关闻落梅。 羁心憺焉薄,况乃雁声来。 注释: 夕秀感秋士:指诗人在夕阳下感叹秋天的来临。 招邀同杯酒:邀请大家一起举杯畅饮。 山空人旅语:形容山中空旷,人们的话语也显得格外响亮。 天淡月裴回:描述天空淡雅,月亮在天空中徘徊不前的景象。 时节对衰草:指的是季节变换时,草地上的野草也变得枯萎凋零。 边关闻落梅
【注释】 蓬莱:神话中仙人居住的三仙山之一,在渤海之滨。水横波:波浪横着涌流。壶中日月别离多:比喻人间的欢乐少,别离多。鸾惊香梦红兰笑,花带愁痕青鸟歌:鸾凤被惊醒,梦中闻到香气;兰花含笑,鸟儿啼声悠扬;花儿上有泪痕,有鸟儿在歌唱。子登:李白的字。下天河:到天上去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蓬莱山上的景物,并借以抒情。首联写景,颔联议论,颈联描写,末联抒情。 “蓬莱山下水横波
【译文】 种麦今年好,其鱼昨岁嗟。 已堪赋鸿羽,未免恐苕华。 饱食邮亭饭,长驱使者车。 无能真愧尔,为尔祝污邪。 【注释】 1. 田父:指隐居乡间的农夫。 2. 其(qí)鱼:鲫鱼。 3. 鸿羽:大雁的羽毛。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 4. 恐苕华:恐怕像苕草那样衰败,这里比喻自己的衰老。 5. 饱食:吃饱。 6. 邮亭:古代驿站名。 7. 长:经常。 8. 为尔:替你们。 赏析:
注释: 1. 侵晨荷锄去,门巷柳风和。 解释:清晨拿起锄头出门,门前巷口的柳树吹动着微风和顺。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勤劳朴实的农村生活画面。早晨农民们拿起锄头,准备开始一天的农活,门前的柳树随风轻摆,为他们的劳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 青帻三推后,黄绵万里多。 解释:头戴绿帽子(指农民),三次推辞后终于接受了丰收的果实。田野里黄绵遍地,稻谷成熟,收成丰富无比。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全诗,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秋鹤”是题目,直接点出诗人的写作主题。“独鹤本无睡”,写鹤独立于秋天的夜空之下,毫无睡意。“况当秋夜清”,进一步写鹤在秋季的夜晚更加警觉,没有睡意。“凉风白露下”“星月缦云生”是具体描写。“澄廓摇孤影,泬寥闻一声”是鹤的影子和鹤鸣声的具体描绘。“令人发深省”
【注释】三杯:指饮茶。雁来,即闻雁。绝塞:荒远的边塞。孤客:指诗人自谓。南云:指从南方飞来的大雁。冥:幽深。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重阳节时听到鸿雁南归之声而写下的。首联“闻雁”点题,以雁声起兴;颔联用典,追思昔年与友人共饮,今日却空山独坐;颈联写自己孤独无伴,岁暮天寒;尾联写听到鸿雁南归,心绪万千,但只能寄托于南云,此情此景,令人惆怅不已。全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炼,表达了作者羁旅他乡的孤独
诗句释义及赏析 忆到蓬壶顶上时,红霞塞路鹤为迟。 注释: - 蓬壶:传说中的仙山名,此处比喻美好的地方。 - 红霞塞路:形容景色美丽如画卷。 - 鹤为迟:用鹤喻指时间过得缓慢。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仙境中,感受到时间的静谧与美好。 人间流水无终极,天上东风自有期。 注释: - 流水无终极:指人间的一切都无常,没有终点。 - 天上东风自有期
【注释】 江皋:水边。旅舍:旅店。桑下无三宿:典出《诗经·卫风·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谓桑叶已黄,但桑树还不会凋落。后因以比喻男女之间关系不稳定、不专一。又,“桑下”指桑林之下。 生前又一舟:指人生短促,如乘小舟在水上飘浮,不知归宿。 骚人:屈原自称,这里泛指诗人。不可作:不能胜任。 漫者:无目的地随意游赏之人。忽:突然。兹:这个,此,代指自己。 湘天:湘江一带的天空。湘水发源于湖南
诗句原文: 竹树密周遮,清溪流落花。若教无犬吠,不识有人家。 注释解释: - 竹树密周遮:描述了竹林和树木密集覆盖的景象,给人一种幽静、隐秘的感觉。 - 清溪流落花:描绘了清澈的小溪中飘落花瓣的情景,增添了一份清新自然的气息。 - 若教无犬吠:如果溪边没有狗的吠声,则更显得宁静祥和。 - 不识有人家:如果没有人居住,就不会有犬吠声,也就不会有人家的存在。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意象的含义,体会意境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感,最后分析诗句的表达技巧。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题: ①梧竹阴满庭:梧桐树和竹子茂密地遮满了庭院。 ②绿静不可唾:庭院里一片浓密的绿色,静得使人无法唾击(即拍打)。 ③螳螂勿捕蝉:不要捕食蝉。 ④先生抚琴坐:我在这里弹琴坐着。先生
注释:陶渊明没有弦乐伴奏的弹奏,他的音乐跨越了古今。只要内心有这种感受,即使不借助乐器,他的音乐也如同琴一样美妙。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姚范小像题咏的回应,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态度和观点。他认为,艺术的本质不在于外在的形式和技巧,而在于内在的情感和精神。只要内心有这种感受,即使不借助乐器,他的音乐也如同琴一样美妙。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和审美情趣
注释: 五十 其二:五十岁的人,在梦中听到了鼓声就圆梦了,转瞬之间荆门和凡尘已经分不清楚。 流水三生底是我:我是谁? 桃花一笑又逢君:你笑一笑,我又遇到了你。 不知世上眼多白,益觉年来椎少文:不知道世上的眼睛都是白色的,觉得这些年来的诗词少了。 犹有未忘馀习在,入山稽首礼慈云:还有没有忘记我的习气,到山上去拜谢佛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深深关怀。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注释: - 万八千回:形容日子长,时间久。 - 晓又昏:早上又晚上,形容时间的流逝。 - 真荷大圆恩:真的像荷叶一样承载着天地间的恩情。 - 开编不异胜纨绮:开始写文章就像穿着华丽衣裳一样(比喻写作文时的心情)。 - 啜菽深惭为子孙:吃豆子却感到惭愧,因为担心自己无法成为优秀的后代。 - 秀野空来新梦影
步桐城相国偶然作韵 荒园树古榻生尘,泊尔萧然退食身。 廿载具瞻调鼎手,一生宜称读书人。 松声谡谡长无改,兰气扬扬众所亲。 犹有心期难得遂,五湖烟水未垂纶。 注释: 1. 荒园树古榻生尘:荒废的庭院中的古床已经积满了灰尘。 2. 泊尔萧然退食身:形容他(作者)在退隐后的状态。 3. 廿载具瞻调鼎手:表示作者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一直被看作是能够掌握国家大权的人才。 4. 一生宜称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