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起朝仪,绵蕞习野外。
武夫悍将齐震服,高祖乃知皇帝贵。
嬴秦之仪岂堪羡,当年自诩识时变。
鲁两生,不肯行,高风千载尚可想,惜哉史册逸其名。
君不见,五百黄金不自有,圣人之名满人口。
叔孙面,不足称,弟子龌龊徒营营。
汉家儒宗让公首,先王大礼嗟更。
我所思,鲁两生。
清代张晋《读《史记》四十首 其二十六 鲁两生》释义
查阅内容
```plain 湘浦轻帆转,衡山九面开。 春风送君去,南望一徘徊。 香草年年发,幽篁处处栽。 不知千载后,骚客几人来。 注释: - 湘浦:指湖南的湘水边。 - 轻帆:指小船上的帆布轻轻摇晃的样子。 - 衡山:位于湖南省南部,是著名的五岳之一。 - 九面开:形容衡山有九座山峰并列展开。 - 春风:温暖的春日和风。 - 君:对别人的尊称。 - 徘徊:来回走动,犹豫不决。 - 香草:指香草植物
诗句原文: 客路逢初度,家山怆梦思。 风尘催我老,门户仗君持。 深柳堂前树,双雏膝下儿。 还应念行役,归去那能期。 注释解析: - 客路逢初度:「客路」指旅途中的道路。「初度」指的是年满十六岁的成人礼,此处表达的是主人公在异乡度过自己的成年礼。 - 家山怆梦思:「家山」指故乡的山,这里可能是指主人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怆梦思"表达了主人公对家的记忆与思念。 - 风尘催我老
诗句释义 - 秋老乡心切:秋天的夜晚,故乡在心中显得格外思念。 - 更深客梦回:夜深了,客人的梦境被打断,回到了现实。 - 忽闻飞雁过:突然听到远处有飞雁经过。 - 知自故山来:知道这些飞雁是从自己家乡的山上飞来的。 - 今夜宿何处?:今夜该在哪里过夜呢? - 远天鸣正哀:远方的天空中传来了悲鸣声。 - 江湖多弋者:江湖上有很多捕鱼的人。 - 欲下且徘徊:想要下去但又犹豫不决。 译文
送李舒园之清泉县令二首 其一 夙有江湖思,知为澹宕人。今从山水窟,一见宰官身。 夫子斯能信,兹邦俗尚醇。政余还抱膝,吟遍楚天春。 【注释】: ①夙(sù):早、早先。 ②澹宕:淡泊不羁,洒脱自然。 ③兹:这。 ④“政余”句:政事之余,我仍然习惯抱着膝盖而坐。 【赏析】: 这首诗作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时诗人在南京。诗前小序曰:“友人李舒园,以廉直自许,欲得一郡,遂出都门。余与子由别于金陵
【注释】 潭西:潭水以西,此处指济南。研虑二首:即《赠潭西寺僧研虑》。 历下:济南的别称。 精舍:寺院。 高轩:高大的车子。古时官吏出行有车乘,高轩是尊贵之词。 愧我:自谦之词。 知师:知道研虑和尚。 清话:深夜长谈。 不偶:不相合。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酬赠诗的特点是“意在言外”,即通过酬赠诗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此诗即是如此。 开头两句,诗人写自己的遭遇与心情。自己出身寒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赠潭西寺僧研虑二首其一》逐句释义”“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句大意及重要信息点,最后结合重点句子理解诗意。“昔慕潭西寺,今逢潭上僧”意思是:我过去曾仰慕潭边寺院,如今却有幸遇到潭边的和尚。“有缘疑旧识,不俗即良朋”意思是:既然有缘分(指有因缘),就应当像老朋友一样相处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诗文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同时,也要多读课外书,增加自己的知识量,积累一些诗词常识。答题时,首先要求学生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仙人”“青莲花”“金枝翠叶”等是关键字,要理解其意思。 【答案】 译文: 仙人手中拿着一朵青色莲花,金枝翠叶交加相衬。忽然间把它扔在地上,顷刻之间幻化成山的分叉
【注释】: 黔娄:春秋末楚国人,贫而不贪,死后妻子卖柴为生。 长铗:战国楚人,剑客。 【译文】: 自己做穷人的妻子,饥寒交迫已二十年了。 功名像蕉叶一样被鹿吃光,岁月像箭一样飞逝。 依靠乞讨度日(长铗),回家时家中只有薄田。 穷途末路我无悔,只希望累你用金钱卜算前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贫困中所作,抒发了他对自己一生的反思。首句“自作黔娄妇,饥寒二十年”,说自己做了穷人的妻子
【注释】 扰扰:形容喧闹。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岂丈夫:岂能是大丈夫?指不能与世俗同流合污。 平生:一生。 敝帚:破扫帚。比喻自己。 长镵(chán):长柄的斧头,这里指耕具。 阮籍: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嗜酒任诞,放达不羁。 怜:同情。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诗中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不慕富贵的高尚情操和人生态度。全诗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时俗的鄙夷和对阮籍的同情。
题法时帆祭酒式善移竹图二首 其一注释:我是石田的老居士,我的画笔天下无双。我曾经喜欢过西涯的老人,为他挥动着画笔来画出移竹图。现在你寻访旧迹,你的逸兴依然不减当年,你画的竹子千竿玉立,风流倜傥,与当年的我不相上下。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赞美另一位画家的佳作。“老居士”指的是石田老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以擅画墨竹著名,有“墨竹大师”之誉。“画笔世间无”是说石田老人的画笔天下无双,无人能及
相关推荐
【诗句释义】: 读《史记》四十首 张廷尉(名张汤,曾任廷尉) 窃玉环,入高庙,下廷尉,欲族盗。 玉环被窃(指汉成帝的玉匣子),进入宗庙,下到廷尉(张汤),打算灭掉盗贼。 玉环被窃能几许,何似长陵一抔土。 玉环被窃有多少,还不如长陵(即汉景帝的陵墓)里的泥土。 中渭桥,犯清跸,下廷尉,罪当罚。 经过渭桥(在长安城西),冒犯皇帝的车驾,下到廷尉,该受惩罚。 张公用法何其平,张公之言何不经。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楚汉相争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其中“七国反”一句描述了齐、赵、楚三国联合背叛汉王刘邦的事件。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五十年后东南乱,七国同日叛(五十年后):指汉朝建立后的第五十年,即公元前185年,齐、赵、楚等七国反叛。 2. 条侯天上下将军,兽走鸟飞各骇散(条侯):即周亚夫,西汉初年的名将,被封为条侯。上将军:即李左车,汉朝名将,因功被封为上将军。 3.
这首诗是关于《史记》中的故事,讲述了郑武姜宠幸自己的儿子段,导致国家混乱。窦太后喜爱孝王,想让他富贵,与武姜相仿。在酒后,窦太后对孝王说出了心声,两人的感情已经非常深厚。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窦太后如何宠爱自己的儿子,以及孝王对她的依赖。然而,这种关系也导致了国家的动荡,因为窦太后的宠爱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最后,孝王被迫离开了长安城,窦太后也因此伤心落泪。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这段历史
```plain 脱虎口,言盗受上赏,言反蒙显诛。 二世昏庸不足论,先生之言何太谀。 仓黄亡命出关走,今日几难脱虎口。 刘项交驰斗五年,流离转徙亦可怜。 先生所事且十主,委蛇委蛇又何补。 君不见,儒冠儒服帝所嗔,短衣楚制聊逢君。 当年尚欲脱虎口,此日安敢披龙鳞。 注释: 1. 《史记》四十首:指张晋的《读<史记>四十首》。 2. 其二十五:《史记》的第二十五篇是《项羽本纪》。 3. 脱虎口
【译文】 我读《史记》共四十篇,其中第二十二篇题为《橐中装》。 橐中有装满了千金的钱财,膝下有五子,儿子们平分这些钱财各二百。 儿子们往来过食,俨如宾客一般。 极欲用十日期满后,你们不要催促,父亲为你们准备丰盛的饭菜。 丈夫处世如同逆旅,手握算筹持筹,不也是十分辛苦吗? 百金宝剑聊且随身,陆生落落真达人。 马上英雄识更远,当年并不事生产
通过对《史记》中“骑昌项”这一章节的深入分析,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历史情怀与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注。 “怪事咄咄笑千古,骑项问我何如主。”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对权力斗争的讽刺和对历史长河中的荒诞现象的感慨。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政治斗争和权谋游戏被赋予了戏剧化的色彩,而《史记》通过这样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复杂的人性和权力的游戏。 “而公慢侮自昔然,溲溺往往污儒冠。”揭示了当时一些官员的轻佻和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