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玉环,入高庙,下廷尉,欲族盗。
玉环被窃能几许,何似长陵一抔土。
中渭桥,犯清跸,下廷尉,罪当罚。
张公用法何其平,张公之言何不经。
当时诛之则亦已,此语安可告天子。
【诗句释义】:
读《史记》四十首 张廷尉(名张汤,曾任廷尉)
窃玉环,入高庙,下廷尉,欲族盗。 玉环被窃(指汉成帝的玉匣子),进入宗庙,下到廷尉(张汤),打算灭掉盗贼。
玉环被窃能几许,何似长陵一抔土。 玉环被窃有多少,还不如长陵(即汉景帝的陵墓)里的泥土。
中渭桥,犯清跸,下廷尉,罪当罚。 经过渭桥(在长安城西),冒犯皇帝的车驾,下到廷尉,该受惩罚。
张公用法何其平,张公之言何不经。 张廷尉执法公平,张公的话怎么不讲道理呢?
当时诛之则亦已,此语安可告天子。 如果当时杀了他们也就罢了,这些话怎么能告诉天子呢?
【译文】:
读《史记》第四十篇,张廷尉(名张汤,曾任廷尉)
偷取玉环(指汉代成帝的玉匣),进入宗庙,下到廷尉,想要灭掉盗贼。
玉环被偷有多少,还不如长陵(指汉景帝的陵墓)的泥土。
经过渭桥(在长安城西),冒犯皇帝的车驾,下到廷尉,该受惩罚。
张廷尉执法公平,张公的话怎么不讲道理呢?
如果当时杀了他们也就罢了,这些话怎么能告诉天子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张汤的执法行为进行评论,揭示了封建法治的黑暗一面。诗歌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张汤执法的批评和不满。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以及对公正、公平的追求。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