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种献七术,用三尚余四。
为我从先王,地下更相试。
鸟尽弓藏事可知,欲加之罪宁无辞。
条侯遇汉景,谓非少主臣。
甲盾五百被,竟以杀其身。
当日狱词更可讶,不反地上反地下。
欲何为?
上寡恩,君莫悲,君不记,许负之言犹在耳,纵理入口当饿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内容如下:
读《史记》四十首 其三十 反地下
文种献七术,用三尚余四。
为我从先王,地下更相试。
鸟尽弓藏事可知,欲加之罪宁无辞。
条侯遇汉景,谓非少主臣。
甲盾五百被,竟以杀其身。
当日狱词更可讶,不反地上反地下。
欲何为?
上寡恩,君莫悲,君不记,许负之言犹在耳,纵理入口当饿死。
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读《史记》四十首 其三十 反地下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文种献七术,用三尚余四。
我读《史记》第四十篇,读到这一篇,文种献出了他的七计,用了三策,剩下四策。
为我从先王,地下更相试。
你从先王那里来,我们地下再互相测试一下。
鸟尽弓藏事可知,欲加之罪宁无辞。
鸟儿飞尽了,弓箭也藏起来了,你想加罪于我,难道就没有话可说了吗?
条侯遇汉景,谓非少主臣。
汉朝的条侯周亚夫遇到汉景帝,说他不是少主的臣子。
甲盾五百被,竟以杀其身。
周亚夫带了五百名士兵抵挡吴军,最后被杀。
当日狱词更可讶,不反地上反地下。
当天他被判死罪的判决更加让人惊讶,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地下受刑。
欲何为?
你想干什么呢?
上寡恩,君莫悲,君不记,许负之言犹在耳,纵理入口当饿死。
皇上很少施恩德,你不要悲伤,你不记得许负的话了吗?只要一讲理,你就该饿死。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慨。他通过回顾历史事件,表达了他对君主的不满和批评。他认为历史上的许多君主都是寡恩的,他们对待臣子的态度并不友好。这种态度使得很多忠诚的臣子受到牵连和杀害。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皇帝不讲理,那么即使是最忠诚的人也会遭受惩罚。这种观点虽然过于悲观,但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