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安,晁氏危,智囊之智毋乃非。
大臣谋国贵公正,奈何借此诛袁丝。
袁丝在坐错即去,两人未尝同堂语。
一朝请闻上意移,东厢屏足色先沮。
当年家令号智囊,朝衣东市亦可伤。
七国未亡身已弃,错胡不扣囊底智。
读《史记》四十首其三十三号智囊
刘氏安,晁氏危,智囊之智毋乃非。
大臣谋国贵公正,奈何借此诛袁丝。
袁丝在坐错即去,两人未尝同堂语。
一朝请闻上意移,东厢屏足色先沮。
当年家令号智囊,朝衣东市亦可伤。
七国未亡身已弃,错胡不扣囊底智。
注释与解析
- 刘氏安,晁氏危:描述的是历史上两位重要人物的境遇对比,刘氏可能指刘氏家族成员,晁氏则指晁错这一历史人物,他们的命运反映了不同决策的后果。
- 智囊之智无乃非:智囊原本应是辅助君主或大臣的智者,但在这里却似乎被误用,导致了不良的结果,暗示了智慧运用不当的讽刺。
- 大臣谋国须公正:强调政治家处理国家大事时应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这是政治稳定和长远发展的关键。
- 如何借助智囊谋国:提出疑问,智囊虽智,但不应仅仅为了个人利益而利用,应更多考虑公共利益。
- 袁丝在坐错即去:描述了一个因为错误的政策或判断而被撤职的人物,说明错误决策的严重后果。
- 两人未尝共堂语:暗示历史上曾有两位重要的政治人物未曾合作成功,反映出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 一朝请闻上意移:描述了一个人因迎合皇帝的意图而改变主张,这通常意味着不稳定和风险。
- 家令号智囊:指一个曾经担任重要官职且被尊称为智囊的人,表明他在那个时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智慧。
- 朝衣东市亦可伤:表达了对一个因直言谏言而遭受处罚的历史人物的同情,反映了古代直言进谏的政治风险。
- 七国未亡身已弃:暗示即使没有直接导致国家灭亡,个人的失宠或死亡也是悲剧性的。
- 错胡不扣囊底智:表达一种反思,即如果能够更好地运用智慧,或许可以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人物命运的叙述,展现了权力斗争中的复杂性和智慧运用的重要性。诗中通过对比不同的历史情境,揭示了政治决策中公正与私利、顺应与坚持之间的微妙平衡。诗人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述,传达了对正义的坚持和对智慧运用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残酷和个人命运的无常。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关于如何在复杂世界中做出明智决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