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坐法为狱吏,死灰复然,然即溺之。
死灰不然田甲守,死灰既然田甲走。
一笑诙谐问狱吏,公等悠悠宁足治。
君不见,周勃当时尝得罪,千金行赂书牍背。
曾闻太息向人言,昔日安知狱吏贵。

读《史记》四十首其三十五然死灰

安国坐法为狱吏,死灰复然,然即溺之。

死灰不然田甲守,死灰既然田甲走。

一笑诙谐问狱吏,公等悠悠宁足治。

君不见,周勃当时尝得罪,千金行赂书牍背。 曾闻太息向人言,昔日安知狱吏贵。

注释

  • 安国坐法:意为因犯错被判处劳役为狱吏。
  • 死灰复然:指像死灰那样重新燃起了希望或行动。
  • 然即溺之:表示立刻采取行动。
  • 死灰不然: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 笑诙谐问狱吏:以幽默的语气询问狱吏。
  • 公等悠悠:指狱吏们态度漠然。
  • 宁足治:难道足以治理?
  • 君不见:表示引述古代历史事例。
  • 周勃:汉高祖刘邦的亲信大臣,曾经犯过错误。
  • 千金行赂:用重金贿赂他人以求私情或帮助。
  • 太息向人言:形容对过去事情的感慨和叹息。

译文

  • 安国坐法为狱吏:安国因犯罪被判入狱服劳役。
  • 死灰复然:犹如已经熄灭的火星又重新燃烧起来。
  • 然即溺之:于是立刻采取了行动。
  • 死灰不然田甲守:就像那已熄灭的火星不会再次冒出来守护田地。
  • 死灰既然田甲走:正如那已熄灭的火星让田甲逃走了。
  • 一笑诙谐问狱吏:以轻松诙谐的态度问狱吏。
  • 公等悠悠宁足治:你们这些漠不关心的人哪里能治理得了呢?
  • 君不见,周勃当时尝得罪,千金行赂书牍背:不要忘了,当年周勃也曾因犯错而受到惩罚,甚至不惜重金贿赂皇帝的宠臣,以求保全地位。
  • 曾闻太息向人言:我曾经听说有人对此感到遗憾和叹息,认为周勃当年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安国经历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监狱中狱吏与囚犯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中的”死灰复然”形象地描绘了安国在狱中重新振作的决心和行动;而”死灰不然田甲守,死灰既然田甲走”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哀。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对待法律的态度,诗人表达了对法治精神的赞赏,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