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北平贤太守,行军从不持刁斗。
敌人呼作飞将军,敌骑闻之皆反走。
将军善射空千古,射虎能教石没羽。
结发从军七十战,可怜未见单于面。
李蔡为人在下中,积劳数载亦邀封。
将军岂复居人后,太息曾无尺寸功。
失道茫茫乃天意,安能更对刀笔吏。
刎身绝域奈君何,天下无人不垂涕。
闻说将军不遇时,此言千载使人疑。
由来君相能造命,天子如何说数奇。
读《史记》第四十首其三十七《飞将军》
张晋,清代诗人,其诗作《读《史记》四十首·其三十七·飞将军》以简洁明快的文字描绘了古代一位英勇善射的将军。此诗不仅反映了将军的卓越军事才能,更透露出他对战争与和平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君不见,北平贤太守,行军从不持刁斗”便勾勒出了这位将军的非凡形象,他虽为北平太守,但在行军作战中,从不曾手持指挥信号用具——刁斗。这不仅展现了他的严谨和不张扬,也暗示了他深不可测的智慧和策略。
“敌人呼作飞将军,敌骑闻之皆反走。”这两句将这位将军的形象推向高潮。他被敌人称为“飞将军”,意味着他在战场上如同猛禽一般迅猛而不可阻挡。敌军听到这个称号,无不心生畏惧,纷纷撤退,这无疑彰显了将军超凡的军事魅力和威慑力。
“将军善射空千古,射虎能教石没羽。”这句诗进一步展示了将军的非凡能力。他的箭术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更让石头都为之颤抖。这种描写,既表现了将军的英勇无畏,也反映了他对技艺的追求和对战争艺术的精通。
“结发从军七十战,可怜未见单于面。”表达了将军一生致力于沙场,经历了无数的战斗,但始终未能见到匈奴的单于。这种无奈与遗憾体现了将军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忠诚和奉献。
然而诗中的李蔡,“李蔡为人在下中,积劳数载亦邀封”,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将军的卓越与平凡人的辛勤工作之间的反差。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的艺术层次,也让人深思:真正的英雄是超越物质成就的精神追求。
“将军岂复居人后,太息曾无尺寸功。”表达了诗人对将军命运的感慨。他叹息将军虽有过人才能,却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和荣耀,未能建树一番伟业。这既是对将军境遇的同情,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
结尾部分:“失道茫茫乃天意,安能更对刀笔吏。”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和无常性的感慨。他认为,战争的结果往往不受人力控制,只能任凭命运的安排。这种思想虽然悲凉,但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张晋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有军事才能又有人情味的将军形象。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思考,更能体会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