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帛书,置鱼腹,篝火狐鸣满空谷。
朅来尽道陈胜王,燕雀原难识鸿鹄。
陈胜王,何不仁,肆强暴,杀故人,诸将从此无与亲。
由来左道不足恃,帝王应运自有真。
伙涉已死汉高起,九州岛齐奉赤龙子。
吁嗟乎!
辍耕垄上空欷歔,六月便息夫何如?
壮士不死举大事,隆准借尔为先驱,乃知陈胜真佣奴。
陈胜王
裂帛书,置鱼腹,篝火狐鸣满空谷。
朅来尽道陈胜王,燕雀原难识鸿鹄。
陈胜王,何不仁,肆强暴,杀故人,诸将从此无与亲。
由来左道不足恃,帝王应运自有真。
伙涉已死汉高起,九州岛齐奉赤龙子。
吁嗟乎!
辍耕垄上空欷歔,六月便息夫何如?
壮士不死举大事,隆准借尔为先驱,乃知陈胜真佣奴。
注释:
- 《史记》: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作者司马迁。
- 裂帛书:用丝绸制成的帛书,通常用于记录重要内容。
- 鱼腹:比喻秘密或重要的事物藏在不重要的事物中。
- 篝火狐鸣:篝火是燃烧的草堆,狐鸣则指狐狸发出的声音。在这里比喻混乱或不安的场景。
- 儃幩(yín):同“喑”,沉默,无声。
- 儃幩(yín)空欷歔:形容因悲痛而沉默地哭泣。
- 隆准:形容人的鼻子挺拔有型。
- 儃幩借尔为先驱:儃幩即“儃幩”,沉默;借尔为先驱,以你的沉默为前导。
- 儃幩(yín)真佣奴:沉默就是被雇来的奴隶。这里的“佣奴”指的是陈胜,暗示他原本是普通的佣工,后来却领导了起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陈胜的形象塑造和对其行为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诗的前半部通过描绘陈胜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如使用帛书、鱼腹等象征性手段,展现了他的野心和谋略。同时,也揭示了他对普通百姓的同情和关怀,如“篝火狐鸣满空谷”,表现出他在混乱中寻找机会的机智。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陈胜的描述上,而是进一步指出了他的不仁和残暴行为,如“杀故人”、“诸将从此无与亲”。最后,诗人以“儃幩借尔为先驱,乃知陈胜真佣奴”作为结尾,表达了对陈胜最终失败的命运的预言和对历史发展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精炼,意象生动,既展示了陈胜的形象特点,又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译文:
裂帛书,置鱼腹,篝火狐鸣满空谷。
朅来尽道陈胜王,燕雀原难识鸿鹄。
陈胜王,何不仁,肆强暴,杀故人,诸将从此无与亲。
由来左道不足恃,帝王应运自有真。
伙涉已死汉高起,九州岛齐奉赤龙子。
吁嗟乎!
辍耕垄上空欷歔,六月便息夫何如?
壮士不死举大事,隆准借尔为先驱,乃知陈胜真佣奴。
诗歌翻译:
- 用丝绸制成帛书,将其放在鱼腹中,然后在篝火旁模仿狐狸叫声,使四周充满了混乱的声音。
- 当人们全都谈论陈胜是王时,其实燕子和麻雀根本分辨不清天鹅。
- 陈胜,你为什么如此不仁慈,肆意施展残暴,杀害了老朋友,使得将领们从此不再亲近你。
- 长期以来,那些依靠不正当的方法的人是不可信赖的,真正的帝王应该顺应天命而崛起。
- 韩广已经死去,汉高祖重新崛起,九州岛都尊崇着赤龙子。
- 唉!我放下农活在田垄上叹息,六月就结束了人生该有多好啊!
- 勇士如果不肯牺牲自己来完成大业,那么他的高大鼻梁也无法成为先锋,你就会明白陈胜只是一个被雇佣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