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为马,献天子,言马生,言鹿死,是非黑白可知矣。
关东盗,何能为?
钜鹿战,章邯摧,长史欣,几不归,司马门下空徘徊。
秦政失,秦鹿去。
逐者谁?
汉与楚。
乌骓一陷重瞳迷,隆准龙颜终得之。
望宫,独斋宿。
祠泾神,思祈福。
福未来,祸已伏,阎乐弯弓射上幄。
吁嗟白虎啮左骖,妖梦真同蕉下鹿。

【注释】

  1. 《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 鹿为马:比喻事情颠倒黑白,是非不分。
  3. 献天子:指汉朝皇帝。
  4. 关东盗:指秦朝末年在关东地区起义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们。
  5. 章邯:秦朝名将,曾镇压过项羽的起义军。
  6. 长史欣:指陈胜、吴广起义中的将领田荣。
  7. 司马门下空徘徊:指刘邦攻入咸阳后,宫中无人指挥战斗,只能在那里徘徊。
  8. 乌骓(zhuī):指战马,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士兵。
  9. 重瞳:指项羽,他的眼睛有一只眼睛是红色的。
  10. 阎乐:即阎行,秦朝末年起义军中的将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借历史典故讽刺了秦末农民起义军的失败。
    第一句“鹿为马”,暗喻秦末起义军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他们为了争夺领导地位,互相残杀、陷害。第二句“献天子”则讽刺了秦朝末年的统治者昏庸无能,只知道向起义军献贡品,而不是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第三句“何能为”则表明起义军虽然暂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力量还不足以推翻秦朝的统治。第四句又回到了对秦朝灭亡的原因的探讨。第五到七句分别描写了关东盗、长史欣等人物的形象,通过他们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起义军失败的惋惜之情。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预言,他认为汉与楚之间的斗争将会更加激烈,而最终的胜利者将是汉王朝。全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起义军失败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