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筑长城,连连万余里。
邀功暴黔首,阿意悦天子。
堑山湮谷不可罢,役夫半死长城下。
三世为将,道家所忌。
何况秦人实寡恩,有罪无罪胡足计。
蒙毅还祷,帝载辒凉。
二世既立,扶苏已亡。
将军握兵三十万,秦人杀之如刲羊。
吁嗟乎!
蒙氏诛高高未死,怨毒于人真甚矣。
恬守边,高侍侧。
恬不诛,高不释,此事如何罪地脉。
诗句释义及赏析:
- “蒙恬筑长城,连连万余里。”
- 译文:蒙恬修筑的长城连绵不绝,长达数万公里。
- 注释:蒙恬(Meng Qian),秦朝著名将领,负责长城的建设和维护。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蒙恬在秦始皇时期的重要军事活动——长城建设的历史画面,强调了长城的宏伟和重要性。
- “邀功暴黔首,阿意悦天子。”
- 译文:为了邀取功绩,残暴地压迫百姓,迎合天子的心意。
- 注释:黔首是指百姓,阿意为讨好、迎合,悦为喜悦。
-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当时政治中的一种腐败现象,即统治者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压迫。
- “堑山湮谷不可罢,役夫半死长城下。”
- 译文:破坏山地,填平山谷,这种工程永无止境,役夫们因此半途而废,死在了长城之下。
- 注释:堑山,填平山地;湮谷,填平山谷。罢,停止的意思。
- 赏析:反映了古代长城建设的艰辛与牺牲,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无休止劳役的批判。
- “三世为将,道家所忌。何况秦人实寡恩,有罪无罪胡足计。”
- 译文:连续三代成为将军,被道家视为忌讳,更何况秦国的人民其实很少受到恩惠。无论是否有罪,都不值得计较。
- 注释:三世为将,连续三代成为将军。道士所忌,道家认为连续三代成为将军是一种忌讳。寡恩,少有恩惠。胡,何,怎么。
- 赏析:此句反映了道家对于权力集中和滥用的担忧,以及作者对秦朝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批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秦国人民的同情和关注。
- “蒙毅还祷,帝载辒凉。二世既立,扶苏已亡。将军握兵三十万,秦人杀之如刲羊。吁嗟乎!”
- 译文:蒙毅祈求神灵宽恕,秦始皇在辒凉车上哀悼。秦二世即位后,扶苏被杀。将军手握重兵达三十万,秦人杀他就像宰羊一样毫不手软。唉!
- 注释:辒凉车,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交通工具,用以容纳随从人员和祭品。二世,指秦二世胡亥。
- 赏析:通过对比蒙毅祈求神灵宽恕的场面与秦始皇被杀的事实,诗人表达了对秦朝灭亡的惋惜和对秦始皇的批评。同时,也反映了秦朝统治阶层内部的复杂关系和矛盾。
- “恬守边,高侍侧。恬不诛,高不释,此事如何罪地脉。”
- 译文:蒙恬守卫边疆,而高赹则在皇帝身边服侍。即使没有蒙恬的杀戮,也没有高赹的解脱,这件事如何能说是罪责在地脉呢?
- 注释:守边,守卫边疆。高赹,秦朝另一位重要人物,可能指的是高赹的儿子或亲信。
- 赏析: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蒙恬和高赹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对他们的惩罚和责任的质疑。同时,也反映了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复杂关系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