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江使节,佐搜严探干之求,愿小子提命无忘,十载形违,北望燕云频引领;
推学界人师,为朝野中外所属,叹我公讦谟未竟,三台星黯,南归湘水共怆神。

【诗句释义】

从珠江使节,佐搜严探干之求,愿小子提命无忘,十载形违,北望燕云频引领;

推学界人师,为朝野中外所属,叹我公讦谟未竟,三台星黯,南归湘水共怆神。

【译文】

跟随使节到广州,辅佐搜寻严探干的请求,希望小子提起任务不忘,十年来身体已经变差,向北望着燕山和云彩频频引领;

推崇学术界的人师,受到朝廷内外的尊重,感叹我们的公侯谟尚未完成,三台星黯然失色,向南回到湘江边共同悲伤和哀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诗,通过追忆与张百熙(百龄)的交往,表达对张百熙逝世的哀悼之情。

首句“从珠江使节”,指的是诗人随使节到广州,与张百熙一同工作的情景。张百熙曾任两广总督,诗人在任内与他有过密切合作。

次句“佐搜严探干之求”,表达了诗人对张百熙工作的敬仰。张百熙在任两广总督期间,曾多次进行严查,以整顿吏治。诗人认为张百熙的工作值得赞扬,并愿意继承他的遗志。

第三句“愿小子提命无忘”,则是诗人对张百熙的期望。张百熙虽然已经离世,但诗人仍然希望能够继承他的事业,完成他未完成的使命。这种忠诚于事业的精神,让人敬佩。

第四句“十载形违”,表达了诗人对张百熙的怀念之情。张百熙离开后,诗人已经十年没有见面,心中常常怀念着他。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与张百熙之间的深厚感情。

第五句“北望燕云频引领”,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国的情感。张百熙曾经担任过两广总督,而两广正是燕云地区的一部分。诗人常常向北望去,希望能看到张百熙的身影,以此缅怀故人的功绩。

第六句“推学界人师”,则表明了诗人对张百熙学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张百熙是清朝著名的学者,其学问渊博、造诣深厚,深受人们的尊敬。诗人称张百熙为“学界人师”,是对张百熙学术成就的高度赞誉。

第七句“为朝野中外所属”,进一步强调了张百熙在朝廷内外的崇高地位。张百熙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正直、有担当,深受朝野内外人士的敬重。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张百熙的崇敬之情。

第八句“叹我公讦谟未竟”,则是诗人对张百熙的遗憾之情。张百熙曾致力于改革政治,但其改革尚未完成就离世了。诗人对此感到惋惜,认为张百熙的事业未能完全实现,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张百熙事业的钦佩和对其未竟事业的惋惜。

最后一句“三台星黯”,则表达了诗人对张百熙的哀悼之情。张百熙去世后,留下了许多未完成的事业,这如同三台星黯淡一样令人痛心。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张百熙的悼念之情。

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张百熙的回忆和评价,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先贤的深深怀念和对其未竟事业的惋惜。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的现实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