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前身未了因缘,是幻是真,吾不信也;
考我公当年政迹,以享以祀,礼亦宜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赏析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补前身未了因缘,是幻是真,吾不信也;考我公当年政迹,以享以祀,礼亦宜之”,这是对诗歌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然后结合注释以及关键词句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主旨。最后还要把分析的内容与整首诗歌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把握。此题要注意从诗中找关键词语,如“抚宁县王台祠联”“补”“是幻是真”“不信” “考”“公”“当年政迹”“享”“祀”“礼亦宜之”等,这些词语要能反映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同时还要注意诗人的情感。如“是幻是真,吾不信也”中的“幻”指虚幻,“真”指真实,“是幻是真”即表示真假难辨,诗人认为这虚幻的真实,自己不相信。因此,这句可以解释为:面对眼前的幻境,我实在不能相信。“公当年政迹,以享以祀,礼亦宜之”中的“公”,指王弘烈(1596—1647),明末清初大臣兼诗人。王弘烈曾任福建巡抚、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他主持过福建的海防修筑工作,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享”意为祭祀,“祀”意为祭奠,“礼亦宜之”即表示王弘烈生前的政治业绩值得人们祭奠。因此,这句可以解释为:缅怀王公当年政治业绩,祭祀他,也是应该的。
【答案】
译文:抚宁县王台祠联,补前身未了因缘,是幻是真,吾不信也;考我公当年政迹,以享以祀,礼亦宜之。
赏析:这首诗是抚宁县王台祠联的上联。王台在抚宁县西南,建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台高五丈余,周围一里有余,台顶平旷可容千人。台侧有亭曰“望海”,台上有楼曰“观海”。台后有碑刻:“抚宁县王台”。下联是说抚宁王台祠联是补前身未了因缘,是幻是真是假,我不相信。王公当年政治业绩,祭祀他,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