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榻易一棺,来殉苏公堤。
坐蜕聋仆手,倚户独子犁。
络绎抚弟妹,风湖入寒啼。
安及拔鬼录,血泪非刀圭。
子初脱沈疴,诀我寻幽栖。
羸骨偶象罔,中创取倾挤。
亭亭觉后心,翻如到死迷。
魂有山水痕,所得面目黧。
遗恨丛敛具,孤筇未与携。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一榻易一棺,来殉苏公堤。”“苏公堤”是杭州西湖苏堤的简称,“苏公”指苏轼,“一榻易一棺”是说苏轼死后,其弟子苏辙为他准备棺材安葬。

“坐蜕聋仆手,倚户独子犁。”“聋仆手”是说苏轼死时,仆人用手扶他,说明苏轼已经去世,苏轼死前还为儿子苏迈耕田。“倚户”即倚门,说明苏轼在世时,儿子经常来门前看望父亲。

“络绎抚弟妹,风湖入寒啼。” “络绎”形容来往不绝。“风湖”指西湖之水,“寒啼”是指子女们因思念而流泪。

“安及拔鬼录,血泪非刀圭。”“拔鬼录”指《搜神记》。“血泪”指子女们的眼泪和血泪。“刀圭”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玉器或谷物,此处用来形容子女们的祭奠。

“子初脱沈疴,诀我寻幽栖。”“子初”是苏轼的儿子苏迈。“沈疴”是重病。“寻幽栖”是到深山里隐居修行。

“羸骨偶象罔,中创取倾挤。”“羸骨”指年老体弱。“象罔”即象牙,比喻像象牙一样白嫩的肌肤。“中创”指受伤。“倾挤”指被挤压。

“亭亭觉后心,翻如到死迷。”“亭亭”是形容人身材修长的样子。“倒如”即颠倒,“死迷”指失去理智。

“魂有山水痕,所得面目黧。”“山水痕”是指苏轼的面容。“面目黧”是形容人的面色发黄。

“遗恨丛敛具,孤筇未与携。”“遗恨”指留下遗憾。“丛敛具”指各种丧葬用具。“孤筇”即竹杖,“携”指携带。

【答案】

其一

一榻易一棺,来殉苏公堤。

坐蜕聋仆手,倚户独子犁。

络绎抚弟妹,风湖入寒啼。

安及拔鬼录,血泪非刀圭。

子初脱沈疴,诀我寻幽栖。

羸骨偶象罔,中创取倾挤。

亭亭觉后心,翻如到死迷。

魂有山水痕,所得面目黧。

遗恨丛敛具,孤筇未与携。(译文)

其二

一榻易一棺,来殉苏公堤。

坐蜕聋仆手,倚户独子犁。

络绎抚弟妹,风湖入寒啼。

安及拔鬼录,血泪非刀圭。

子初脱沈疴,诀我寻幽栖。

羸骨偶象罔,中创取倾挤。

亭亭觉后心,翻如到死迷。

魂有山水痕,所得面目黧。

孤筇未与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