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寒光漏千里,下浸楼栏湿案纸。
风枝分挂一丝愁,吹落乡县呻吟里。
空中澹澹木樨香,露袭厓柴止酒肠。
却付幽人借僧榻,虫语江声低复昂。
【注释】
①月夜遣兴:在月光下写诗以抒发自己的幽思。②焦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南,因山上有焦山寺而得名。③乡县:即上元(今南京市)县。④木樨香:桂花的香味。⑤厓柴:指山崖上的枯枝。⑥幽人:隐士、高僧。⑦借僧榻:指借僧人的床铺睡觉。⑧低复昂:指虫声时起时落的声音。
译文:
半夜里清冷的月光洒遍大千世界,月光如水,浸透了楼栏,把案纸都打湿了。风从树枝间吹过,树枝像挂上了一根丝线一样,让人产生一丝愁绪。乡县的百姓呻吟着,仿佛被这秋风刮走了许多声音。月亮高悬空中,散发着淡淡的桂花香气,露水沾湿了山崖上的枯枝,让人止住了饮酒的冲动。我只好睡在僧人的床上,听着虫儿的呜叫声和江水流动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在夜晚的某个时刻,为排解忧愁而作的。首联“夜半寒光漏千里”,用一“漏”字点出时间是在深夜,月光如水,洒遍大江南北,给人以静谧之感。颔联“风枝分挂一丝愁,吹落乡县呻吟里”,诗人由月色联想到秋风吹动树枝,那丝丝凉意如同愁绪一般,使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惆怅。颈联“空中澹澹木樨香,露袭厓柴止酒肠”,诗人又从月光联想到桂花的香气,以及山崖上的枯枝,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舒适。尾联“却付幽人借僧榻,虫语江声低复昂”,诗人最后借用僧人之榻来休息,同时聆听虫儿的鸣叫声和江水流动的声音,让人感到一种愉悦和轻松。这首诗整体给人一种宁静、舒缓的感觉,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惬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