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云笼日鸦雏舞,出郭萧萧献村坞。
左束湖水羹流匙,右腾岩石天倚杵。
小车伊轧大堤上,逢迎东风狂如虎。
步寻塍陌蹈枯槎,涧曲依然一抔土。
频年已绝椎埋群,草绿花红会娱汝。
眼前横议起世难,故里横戈蜀江阻。
更怜魂魄望边城,负笈孤儿同负弩。
我还白下问孑遗,华屋山邱那忍睹。
泛棹携筇游侣谁,日夕哀吟煎肺腑。
地下傥闻世上语,但非尧舜薄汤武。

译文:

正月十五出太平门看次申墓,薄云笼罩着太阳,一群乌鸦在空中盘旋,从城外向村庄飞来。左面是湖水,水流如流匙一般;右面是岩石,像天一样高耸。小车轧轧地在堤上行进,迎着东风狂野如虎。步行寻找田间小路,脚踩枯槎,涧曲依然一抔土。多年已经没有人埋椎,但草绿花红依旧可以娱人。眼前横议起世难,故里横戈蜀江阻。更怜魂魄望边城,负笈孤儿同负弩。我还白下问孑遗,华屋山邱那忍睹。泛棹携筇游侣谁,日夕哀吟煎肺腑。地下倘闻世上语,但非尧舜薄汤武。

注释:

正月十五:农历正月十五。

太平门:城门名,在南京。

次申墓:墓地名。次申为晋代人。

薄云:淡的云彩。

笼:笼罩、遮盖的意思。

出郭:走出城外。郭,外城。

萧萧:形容声音悠扬的样子。

束:通“束”,束缚。

湖水羹流匙:指湖中水清澈见底,可以当匙使用。

右腾岩石:右边有山岩耸立。

大堤上:堤上的泥土。

逢迎:迎合。

东风:春风。

伊轧:象声词,形容车轧轧作响的声音。

塍陌(chén mò):田埂和田间小路。

蹈枯槎(chá):用脚踩在干枯的树枝或树枝做成的筏子上。槎,木筏。

涧曲:山间沟壑弯曲处。

犹(yóu)然:仍然。

频年:几年。

已绝:断绝。指没有再有人埋葬。

椎埋:指把棺材埋在土里。

横议:议论。

世难:世间的艰难。

横戈:拿着兵器。

横戈于蜀江:在蜀江边横持兵器。蜀江指蜀地长江。

负笈:背着书箱,表示读书。笈(jí),书箱。

孑(jié)遗:孤零零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华屋山邱:华丽的房屋与山丘。

泛棹:划船。

携筇(qiú):拿着手杖。

日夕:傍晚时分。

地下傥闻世上语:如果地下有知,听到世上的话。傥,倘若,如果这样。

煎:煎熬,折磨。

若闻:如果听说。

尧舜:指古代圣明之君的帝王。

薄汤武:轻视商汤、周武王这样的英明之君。

赏析:

此诗作于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正月十五日,诗人由南京返回故乡建康(今南京)。此时诗人已五十岁,仕途坎坷,屡经挫折,因而对人生多有感慨。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

开头两句:“正月既望出太平门视次申墓”,“既望”指月圆之后的日子,即元宵节。“既望”一词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中的“既见君子,亦既见止。”原意为月亮圆了又圆,也即是说,过了这个日子,月亮又圆了。后用为节日名称。“太平门”即秦淮门外的城门,建康城西门。《太平寰宇记》卷七二引《舆地广记》:“秦淮门,一名太平门,在建康县东。”次申墓,即次申墓,在今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镇南侧。

第三句:“薄云笼日鸦雏舞”,写诗人离开太平门时所见景象。薄云飘浮,掩蔽着太阳,一群乌鸦在空中盘旋飞舞,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风景图。“笼”、“覆”二字写出云层浓密的特点,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浓云遮天的图画,而“笼”、“覆”两字则形象地描绘出云层厚重、密集的特点,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片浓密的云雾,遮住了天空,遮住了太阳。“出郭”指走出城外。“萧萧”指鸟鸣声清脆悦耳,如同秋风吹过树林那样清冷而有节奏感。诗人站在城墙上,眺望着城外的景象,心中涌起了无限感慨,于是他便写下了这首《次申墓》。

接下来四句:“左束湖水羹流匙,右腾岩石天倚杵。”“束”、“腾”二字写出了诗人行走在郊外的情景。左边是湖水,水流如流匙般光滑;右边是岩石,高耸入云,宛如一根巨大的棒槌矗立在那里。这两句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郊外的美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第五句:“小车伊轧大堤上,逢迎东风狂如虎。”这里的“小车”指的是人力车,它载着诗人在大堤上行走。“伊轧”是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声响,听起来就像车轮在碾压路面的声音。“逢迎”是指顺应某种趋势或者条件。“狂如虎”是指车子在前进的过程中,速度非常快,好像一匹猛虎在奔跑似的。这两句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郊外的美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第六句:“步寻塍陌蹈枯槎”,“塍”指田间的土埂,这里借指田间小路。“蹈”是踩的意思。“枯槎”是指干枯的树枝或树枝做成的筏子。这句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示了田间小路的美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第七句:“涧曲依然一抔土”,“涧曲”指的是山涧中的曲折处。“一抔(pó)”是土块的意思。这句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示了山涧的曲折之处的美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第八句:“频年已绝椎埋群,草绿花红会娱汝”。“频年”指几年时间以来。“椎埋”是把骨头埋在土里的意思。这句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示了多年来一直没有人埋葬死者的情景,让人感到凄凉而又无奈。“草绿花红会娱汝”则是说草儿长得绿油油的,花儿也开得红艳艳的,它们似乎在嘲笑那些死去的人们无法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这两句诗通过对过去情景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生死轮回的看法和态度。

第九句:“眼前横议起世难,故里横戈蜀江阻。”这里的“横议”是指议论纷纷、各执己见的情况。“世难”指的是世间的艰难险阻。这句诗通过诗人的视角描述了当前的社会状况以及人们所面临的困境。诗人认为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因为家乡位于四川,所以这里所说的蜀江是指四川境内的长江。由于国家动乱,家乡也因此变得难以通行。这里的“横戈”是指手握武器、准备战斗的意思。这句诗通过诗人的视角揭示了当时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的局面以及人们所面临的危险处境。

第十句:“更怜魂魄望边城,负笈孤儿同负弩。”这里的“边城”指的是边境城市或者边疆地区。“魂茕”是指灵魂孤单无依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魂魄被囚禁在一个地方而无法自由地飞翔。这里借用了佛教术语来表达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之情。“负笈”是指背着书箱子的意思,也就是学生时代的意思。这句诗通过诗人的视角描述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之情。同时,他也将这种情感寄托在自己的子孙身上,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传承自己的事业和文化传统。这里的“负弩”是指背着弓箭、准备战斗的意思。这句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反映了当时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的现状以及人们所面临的危险处境。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的忧虑和担忧之情。

第十一句:“我还白下问孑遗,华屋山邱那忍睹。”这里的“白下”是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古称金陵,又称建康,是六朝古都。这里的“问孑遗”是指询问那些留下来的人。“华屋山邱”指的是美丽的宫殿和山丘之间的对比。这句诗通过诗人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的怀念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之情。他认为现在的国家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繁荣昌盛了,而是陷入了战乱和动荡之中。因此,他对于那些留下来的人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和祝福。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忧虑之情。他认为现在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需要更多的人投身于建设和发展之中。

第十二句:“泛棹携筇游侣谁?日夕哀吟煎肺腑。”这里的“泛棹”是指划船出游。“携筇”是指扛着手杖行走。这里的“筇”是一种竹子制成的手杖,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坚韧不屈的精神。这句诗通过诗人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于旅行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那些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朋友们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煎肺腑”指的是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之情。这句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反映了诗人在旅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及自己对于这些困扰所产生的强烈反应。

最后两句:“地下傥闻世上语,但非尧舜薄汤武。”这里的“地下傥闻”指的是如果在地下听到世人的言论,那么这些言论一定不是正确的。“尧舜”指的是古代圣明之君的帝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