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雨午未休,仰天如绠绳。
岁时用佳节,与祭恒兢兢。
墓道隔泞淖,攀践恐莫胜。
柴车载之去,挈醴奉肴烝。
原野悲风起,玄云惨澹凝。
纸灰湿不扬,松色耿寒灯。
鞠跽沾洒处,仿佛灵爽应。
初政收群流,攘臂各有能。
差脱顾匠石,犹获亲冈陵。
所嗟近老殈,膝挛发鬅鬙。
百年溷一瞬,敢必烦孙曾。
澈泉滴此泪,熟视碑崚嶒。
【注释】
- 霄雨:即清明时节的雨,亦指清明时节。
- 仰天如绠绳:形容仰望天空如同用绳子系住一样,无法伸展。
- 岁时:一年之季。
- 祭:祭祀。
- 恒兢兢:一直谨慎小心。
- 墓道:墓地的道路。
- 柴车:古代一种小车,用于载物。
- 挈醴奉肴烝:提着酒菜蒸熟后放在祭品中。
- 玄云惨澹凝:阴沉的乌云密布,气氛凝重。
- 纸灰湿不扬:纸灰被水弄湿了却无法飘起。
- 松色耿寒灯:松树的颜色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更绿、更亮。
- 鞠跽沾洒处:跪拜时沾染了泪水。
- 灵爽应:仿佛神灵附体,与祭者心意相通。
- 初政收群流:开始整治政治,使各种势力归一。
- 攘臂各有能:各自施展才能,各展其长。
- 差脱顾匠石:差(chā)脱:摆脱。顾匠石:顾恺之的字。
- 犹获亲冈陵:仍然得以亲近山陵。
- 所嗟近老殈:感叹自己年老力衰。
- 膝挛发鬅鬙:膝盖僵硬,头发稀疏。
- 百年溷一瞬:一生的时间在百年之中转瞬即逝,非常短暂。
- 敢必烦孙曾:恐怕要麻烦子孙后代。
- 澈泉滴此泪:清澈的泉水从碑上滴落。
【赏析】
《清明日雨中拜墓作》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第一句“霄雨午未休”描述了清明节期间的雨天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第二句“仰天如绠绳”则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压抑之感。第三句“岁时用佳节”,意味着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往往会更加珍惜与亲人团聚的时光,从而增加了对亲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第四句“与祭恒兢兢”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进行祭祀活动时的谨慎和庄重,也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主要描绘了墓地的场景。诗人站在墓道上仰望天空,发现天空中的云彩阴沉,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这种阴霾的气氛与清明节的氛围相呼应,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色彩。而“纸灰湿不扬”则暗示了祭祀活动中的艰辛和不易。诗人手持酒菜,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祭品中,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然而,纸灰却因为雨水而变得湿漉漉,无法随风飘扬,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这种象征性的描写,使得整首诗都弥漫着一种悲伤和哀愁的气息。
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以及感慨。诗人感叹自己的年岁已高,身体渐弱,难以承受这样的重压和劳累。同时,他也担心自己的子孙后代会承担这样的负担。这种担忧和忧虑,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状态,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清明节祭扫活动的描写以及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的珍视、对于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