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微雨袅灯檠,细奏笙竽满听清。
一笑敝庐无长物,不教掠卖是虫声。

晚坐听虫声

溪山微雨袅灯檠,细奏笙竽满听清。

一笑敝庐无长物,不教掠卖是虫声。

【注释】

①晚坐:傍晚坐在书房中。

②溪山:泛指山野。

③微雨:小雨,细雨。

④灯檠(qing):灯台。

⑤笙竽:笙和竽都是古代的乐器。

⑥敝庐:简陋的房子。

⑦长物:多余的东西。

⑧掠卖:掠夺贩卖。

【赏析】

此诗作于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冬,诗人晚年隐居在福建建安时所作。

首句写诗人傍晚在书房里静坐,听着窗外的风雨声和室内的虫声。“晚坐”二字点明时间,表明此时诗人正在室内静坐。“坐”字也暗扣了“晚”,说明是在傍晚时分。“听”字写出诗人在静坐中的活动,突出其闲适之态。

次句写听虫声的感受。“细奏笙竽”,用《列子·汤问》的故事来比喻听虫声,形象而生动。“细奏笙竽”四字,既写出听者对虫鸣声细细品味的心情,又表现了听者的高雅情趣。这一句还暗用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则故事:“荀粲在楼上看人走路,见有人牵引文犊过,据胡床,吟啸良久,曰:‘‘ 策之不以其道,胡之止乎?’”这是引用典故,以增强诗句的表现力。“满听清”三字,写出了诗人倾听虫鸣声时的专注神态,表现出他欣赏大自然之美的雅兴。

第三句是说,诗人笑说自己家中没有什么珍贵的物品,因此不会去抢别人的财物。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自谦的态度,也表现了他热爱自然、珍视生命的思想感情。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在贫困中的乐观精神。

诗人笑说自己家中没有什么珍贵的物品,因此不会去抢别人的财物。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自谦的态度,也表现了他热爱自然、珍视生命的思想感情。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在贫困中的乐观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