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外春风高,渡头春浪掷。
清明上冢人,啼鸦啄魂魄。
诗词名句“西山道中杂述 其一”出自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之手,其内容为:
郭外春风高,渡头春浪掷。
清明上冢人,啼鸦啄魂魄。
接下来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作者简介:
- 陈三立(1859年6月24日—1937年3月11日),字伯严,号海藏,晚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他是清末民初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民国四大家”之一。
诗词原文:
郭外春风高,渡头春浪掷。
清明上冢人,啼鸦啄魂魄。诗句解析:
- 郭外春风高:这句诗描绘了春天里,风和日丽的景象。郭外通常指城外,春风高指的是春风强劲而温暖,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渡头春浪掷:渡头是指船只停靠的地方,春浪掷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河水波纹荡漾的景象。这里可能隐喻着生活的起伏和变迁。
- 清明上冢人: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上冢表示去墓地祭祀先人。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人们在清明节时的活动,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 啼鸦啄魂魄:啼鸦即乌鸦,啄魂魄则形容乌鸦的叫声如同在啄食人的魂魄,暗喻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诗词鉴赏:
- 此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死观念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 诗中的“春浪掷”和“啼鸦啄魂魄”等意象,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西山道中杂述 其一》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深意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此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欣赏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生命和死亡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