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安乘兴处,牧之怀旧情。
西山压梦破,微怜篙橹声。
在《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中,陈三立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江夜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 诗人简介:
- 陈三立(1869年12月7日—1937年9月24日),字伯严,晚号散原,江西省义宁市修水(今属宜春市)人,中国近现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他是中国近代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诗词原文:
子安乘兴处,牧之怀旧情。
西山压梦破,微怜篙橹声。逐句解析:
- 子安乘兴处,牧之怀旧情:这里的“子安”可能是指作者自己的一种心境,即在自然之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而“牧之怀旧情”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怀想。
- 西山压梦破,微怜篙橹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西山的阴影仿佛压得人无法入眠,而船夫划桨的声音则如同温柔的安慰,让人感受到宁静与和谐。
- 关键词释义:
- 西山:此处指代的是庐山的一部分,因其山势险要、云雾缭绕,故有此称。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西山往往象征着高远的境界和超脱尘世的氛围。
- 梦破:意味着梦想或愿望破灭,暗喻着现实的无奈或是内心的空虚。这里的“压”字,则形象地表现了西山的厚重与威严,给人以压迫感。
- 篙橹声:篙是撑船用的竹竿,橹是一种用人力推动的桨。这里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在宁静的夜色中却显得格外清晰,给人以生命的触动。
- 整体赏析: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夜晚场景。通过对西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同时,通过对篙橹声的描绘,又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陈三立的《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让人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够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