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勃何堪扫相门,安排结帽赁舂村。
百年饥饱成相念,田坐宾朋且莫喧。
填海几违衔木计,斫岩应有采樗魂。
网鲈射鸭荒陂在,未觉衣冠涕笑存。
【注释】
①和伯韬:作者的表弟。成之:作者的朋友。 兼柬宝甫:同时写信给他。宝甫,作者的朋友。宝甫即王十朋(1002—1058),字冲卿,号梅溪,建昌府南城人(今属江西)。嘉定进士,历官至宝谟阁待制、知严州。有《梅溪集》。
②魏勃:指魏国公子,春秋时魏文侯的庶子,名驹,以好客著称,与孟尝君齐名。后用作宾客之典。堪:堪当,能胜任。 相门:旧指公卿之家。
③结帽赁舂村:借指贫穷潦倒之人。 舂(chōng)村:农村,这里指贫苦农家。
④百年饥饱:指人生百态。 田坐宾朋:形容宾客众多。
⑤填海:传说中精卫填海的故事。 几:几乎。 衔木计:指精卫衔木填海之志。 斫(zhuó):砍伐。 樗(chū)魂:比喻意志坚决。
⑥网鲈射鸭:形容生活贫困。 荒陂:荒芜的水塘边。 衣冠:指衣冠士族。 涕笑存:指士人的尊严犹存。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和其表弟成之及朋友宝甫通信时的一首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
上片首句“魏勃何堪扫相门”,借用了成语“魏勃不耐贫”来表示自己的贫困。接着两句“安排结帽赁舂村”描写了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当时的生活困境。
下片“百年饥饱成相念”,“田座宾朋且莫喧”两句则抒发了对人生百态的感怀。最后一句“未觉衣冠涕笑存”,表达了士人尊严犹存的信念。全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