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荡晴光薄雾中,岩枝初与挂东风。
万松作壁鼠无缝,巉石蹲霄鹗击空。
向濯襟裾元气湿,旁披榛莽暗泉通。
意行近市临村落,杖底鸡声漏竹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来具体判断。

“摇荡晴光薄雾中,岩枝初与挂东风”,这句的意思是:在晴光映照的薄雾缭绕之中,岩崖的枝条刚刚被春风吹拂(而微微摆动)。“摇”字写出了春风拂柳的姿态,“摇荡”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轻抚着树枝摇曳的情景,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愉悦。

“万松作壁鼠无缝,巉石蹲霄鹗击空”,这句的意思是:千株万株松树像墙壁一样耸立着,它们之间没有一丝缝隙,陡峭的山峰上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作壁”“无”二字用得十分传神,既写出了松树的高大挺拔,又表现出松林的苍凉、森严;“巉石”、“鹫击空”则把岩石峻峭、鹰击长空的雄姿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人感到一种雄浑、豪迈的气势。

“向濯襟裾气湿,旁披榛莽暗泉通”,意思是:我洗过衣裳后,身上还沾着山野的清香。我侧身于草木丛中,脚下是一条清流。“向濯”“披”等词语表现了诗人在山野中徜徉时的惬意之情,同时也暗示出山间景色之美,以及他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

“意行近市临村落”,这一句写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来到了村庄附近的市场。“意行”二字,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近”字写出了诗人所处位置的特点,“临”字描绘出诗人所处环境的静谧与安详,“村落”二字点出了诗人所到之处是一个充满生气的地方。

“杖底鸡声漏竹丛”,这一句写诗人在山间小路行走时,听到远处传来了清脆的鸡鸣声。“杖底”二字,表明了诗人行走在山路之上,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态。“漏”字将鸡鸣声拟人化,写出了鸡鸣声仿佛在山谷中回荡一般,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竹丛”二字则写出了周围环境的特点——竹林茂密,为诗人的游览平添了几分雅趣。

【答案】

示例一:这首诗以雨霁后的山景作为背景,写了山间的松树林、风中的岩枝、高高的松林、险峻的山岩、山涧的清泉、飘散的松香、茂密的竹林等景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间风景图。

示例二:全诗以雨霁后的山景作为背景,写了山间的松树林、风中的岩枝、高高的松林、险峻的山岩、山涧的清泉、飘散的松香、浓密的竹林等景色,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间风景图。

示例三:这首诗描写了雨霁后山中的美景,通过描写松树、岩石等自然景物及其动态,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