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宵大月溪山上,祇隔佳人共赏之。
忽度鹤声收满袖,遥怜鹊影绕无枝。
养疴坏榻鬼神下,送老残编灯火知。
携酒烦招仙蝶至,已忘魏晋是何时。

病山同年和病中原作韵见示时值中秋于月下诵之复次韵却寄

凉宵大月溪山上,祇隔佳人共赏之。

忽度鹤声收满袖,遥怜鹊影绕无枝。

养疴坏榻鬼神下,送老残编灯火知。

携酒烦招仙蝶至,已忘魏晋是何时。

接下来将详细解释诗句的含义、表达的情感以及诗人的用意:

  1. 诗句释义
  • 凉宵大月溪山上,祇隔佳人共赏之:在这清冷的月夜中,大月亮照亮了溪山,而佳人只能隔着一定距离欣赏这美景。
  • 忽度鹤声收满袖,遥怜鹊影绕无枝:忽然间,听到鹤的叫声,声音似乎被衣袖完全吸收,而远方的鹊鸟影子在没有树枝的地方盘旋。
  • 养疴坏榻鬼神下,送老残编灯火知:我在生病期间,床榻破损,鬼神也无法为我所用;而我留下的残卷和灯光驱散着岁月的痕迹。
  • 携酒烦招仙蝶至,已忘魏晋是何时:我带着酒意去召唤仙蝶,以至于忘记了魏晋时期的旧事。
  1. 情感表达
  • 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对人生困境的感慨。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对孤独和无助的感受。
  • 诗中的“凉宵大月”与“佳人共赏”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而“鹤声收满袖”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听到鹤鸣时的心境变化。
  1. 诗人用意
  • 陈三立在此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反映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凉宵大月溪山上,祇隔佳人共赏之》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作,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自然美景前感叹人生、面对困境仍保持坚韧态度的诗人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