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峤深藏听水楼,长成松竹数春秋。
自凝道气驯饥鹊,偶式游车问喘牛。
灯火笙歌千虑迸,阴阳儒墨一尊收。
海涯重见缘传法,瓠落门生亦白头。

沪上赋呈韬庵阁学师

瘴峤深藏听水楼,长成松竹数春秋。

自凝道气驯饥鹊,偶式游车问喘牛。

灯火笙歌千虑迸,阴阳儒墨一尊收。

海涯重见缘传法,瓠落门生亦白头。

注释:

  1. 瘴峤深藏听水楼,长成松竹数春秋:瘴峤,指南方多瘴气的山区,这里暗指上海(当时称“沪渎”)。听水楼,指听涛园,位于今上海市徐汇区龙华中路。长成,生长成熟。松竹,指种植在听涛园中的松树和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数春秋,经过了几个春秋。
  2. 自凝道气驯饥鹊,偶式游车问喘牛:自凝道气,指修炼道士的气场,与周围的自然气息相融合。驯饥鹊,比喻道士修炼得道后,能够使饥饿的鸟儿得到滋养。偶式,偶尔如此。游车,指道教中的游仙之术。问喘牛,传说牛能通灵,询问牛是否感到疲惫。
  3. 灯火笙歌千虑迸,阴阳儒墨一尊收:灯火笙歌,形容繁华景象。千虑迸,表示热闹非凡。阴阳儒墨,分别指儒家、道家和墨家。一尊收,意为将各种思想都纳入其中。
  4. 海涯重见缘传法,瓠落门生亦白头:海涯,指海外。缘传法,佛教术语,指传授佛法。瓠落门生,指年轻的学生,形容他们的年轻和纯真。亦白头,意指这些年轻人也到了白发苍苍的年龄,意味着他们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磨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上海(当时称“沪渎”)的道教景观和人物风貌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听水楼、松竹等景物,以及道士修炼、游仙之术等场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道教画面。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古今人物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