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歌吹剧销沉,来听波喧水鸟吟。
雨岸画楼摇鬓影,数行官柳长春阴。
渡江击楫英雄尽,拄笏看云峦岫深。
遮莫离筵起孤雁,时危地小为沾襟。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如下:
锡侯伯韬招集淮舫
秦淮歌吹剧销沉,来听波喧水鸟吟。
雨岸画楼摇鬓影,数行官柳长春阴。
渡江击楫英雄尽,拄笏看云峦岫深。
遮莫离筵起孤雁,时危地小为沾襟。
译文:
锡侯伯韬召集淮上的船夫,
秦淮河畔的歌声和乐声已销声匿迹,
我来聆听那波涛的声音和水鸟的鸣唱。
雨中的岸边有画楼轻轻摇晃着影子,
几行柳树在春日里生长得生机勃勃。
渡江时击楫的壮士已经不在人世,
只能拄着笏板欣赏那云端深处的山峦。
即使离别之时摆起一桌孤雁席,
也难以掩饰时局的危险和国土的狭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秦淮河两岸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锡侯伯韬招集淮舫”,以“锡侯伯韬”自比,表明诗人胸怀大志、志在四方;而“招集淮舫”则暗示了诗人欲借淮水之便,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接着四句分别描绘了秦淮河畔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其中,“雨岸画楼摇鬓影”描绘了一幅雨中画楼的画面,诗人站在画楼上,眺望着远处的风景,不禁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数行官柳长春阴”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官柳长青、绿荫满地,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渡江击楫英雄尽,拄笏看云峦岫深”则是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人用“渡江击楫”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的英雄们的怀念之情;而“拄笏看云峦岫深”则描绘了一幅山水相连的画面,诗人拄着笏板,欣赏着远方的山峰,似乎在思考着国家的未来和自身的前途。
最后两句“遮莫离筵起孤雁,时危地小为沾襟”,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感慨。诗人用“遮莫”一词表达了一种无法改变的无奈情绪;而“时危地小为沾襟”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伤。
这首诗通过对秦淮河畔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