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江南好洞天,每寻垂柳放春妍。
通桥野寺初传粥,绕郭晴山欲化烟。
胜日歌吟围水石,行厨酥酪点冰筵。
英雄老去闲鸥识,惯卧阑干艇子边。
次和吴鉴泉观察锾园春集之作
结构江南好洞天,每寻垂柳放春妍。
通桥野寺初传粥,绕郭晴山欲化烟。
胜日歌吟围水石,行厨酥酪点冰筵。
英雄老去闲鸥识,惯卧阑干艇子边。
注释:
结构:构造。
江南:此处指江南地区。
好洞天:美好的仙境。
每:总是。
寻:寻找。
垂柳:柳树。
放春妍:展现春天的美。
通桥:连接两岸的桥梁。
野寺:乡村寺庙。
初:刚。
传粥:传递粥食给行人。
绕郭:环绕着整个城市。
晴山:晴朗的山。
欲化烟:仿佛化为烟雾。
胜日:好日子。
歌吟:唱歌吟诗。
围水石:围坐在水石旁。
行厨:准备食物的厨房。
酥酪:一种甜品。
点冰筵:在冰冷的宴席上点上酥酪。
英雄:指诗人自己。
老去:年龄增长。
闲鸥识:被悠闲的鸥鸟认出。
惯卧栏干:习惯躺在栏杆旁边。
艇子边:船旁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观察吴鉴泉观察锾园春集时创作的。诗中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和春天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诗人以“结构江南好洞天”开篇,点明了江南的美景如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接着,诗人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垂柳依依、春妍绽放,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的画面。
诗人在诗中的“通桥野寺初传粥”一句中,通过描述人们传递粥食给行人的情景,展现了江南地区人们的淳朴和友善。而“绕郭晴山欲化烟”则表现了春天晴好的天气,让整个城市都仿佛被阳光照耀得如同仙境一般。
诗人在诗中的“胜日歌吟围水石”一句中,描绘了人们在水石旁唱歌吟诗的场景,展现了江南地区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才情。而在“行厨酥酪点冰筵”一句中,诗人又通过描述人们在冰冷的宴席上点上酥酪的场景,展现了江南地区的饮食文化和人们的饮食习惯。
诗人在诗中的“英雄老去闲鸥识”一句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英雄老去的感慨。而在“惯卧栏干艇子边”一句中,诗人又通过描绘自己喜欢躺在栏杆旁边的情景,展现了自己的闲适生活和对江南美景的喜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现,展现了江南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