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江山依皂盖,一时人物跃精铜。
折冲竟乞花门将,填抚还高玉麈风。
自昔石头从席卷,谁能匕首俟图穷。
痴儿谬信龙蛇谶,泣对倭刀血染红。

【注释】

半壁江山依皂盖:指南宋国破后,朝廷南渡。

一时人物跃精铜:指当时抗金名将岳飞。精铜,比喻岳飞的忠肝义胆。

折冲竟乞花门将:指南宋初年,朝廷曾向花剌子模求救。花剌子模是西域一个国家,其国王曾派兵援宋,称为”花门将”。

填抚还高玉麈风:指南宋初年,张俊在平定方腊之乱时,曾用高强的武力安抚民众。

自昔石头从席卷:指南宋初年,金军曾攻占临安(今杭州)的外城,称”石头城”。

谁能匕首俟图穷:指南宋初年,金军曾围攻襄阳、蕲州等城,企图一举拿下宋朝。

痴儿谬信龙蛇谶:指南宋初年,金军曾伪造”龙蛇谶”,妄图动摇民心。

泣对倭刀血染红:指南宋初年,金军曾攻下扬州,屠杀居民。

【赏析】

这首咏史诗,作者通过叙述南宋抗金战争的历史事实,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民族气节的赞扬。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句“半壁江山依皂盖”,描绘了南宋国破后,朝廷南渡的艰难局面。接着,诗人以“一时人物跃精铜”为过渡,点明了抗金名将岳飞的形象。这里,“精铜”一词,既指岳飞的忠诚与英勇,也暗含了岳飞的悲壮命运。

第三句“折冲竟乞花门将”,则是指南宋初年,朝廷曾向花剌子模求救的史实。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抗金战争比作一场战争,将求援比作战争中的一次战斗。这样的描写,既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第四句“填抚还高玉麈风”,则是对南宋初年张俊平定方腊之乱的叙述。这里,“玉麈风”一词,既指张俊的威严与力量,也暗含了抗金战争的胜利。这种巧妙的结合,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诗意。

诗人转向对历史事件的评论。“自昔石头从席卷”,指的是南宋初年金军攻占临安外城的情景。这里的“石头城”并非实际地名,而是借代南宋的都城临安,暗示了金军的强大与残忍。“谁能匕首俟图穷”,则是对金军围攻襄阳、蕲州等城的评论。这里,“匕首”一词,既指武器,也暗含了抵抗金军的决心。

“痴儿谬信龙蛇谶,泣对倭刀血染红”,则是对金军伪造“龙蛇谶”、屠戮扬州百姓的控诉。这里的“倭刀”一词,既指日本侵略者的武器,也暗含了中国人民的苦难。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与评论,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对民族气节的赞扬之意。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千古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