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弟子眼中人,囊括群流向道真。
自挈骊珠映沧海,劳看鹏背亘天津。
菁莪养士宁无谓,缝掖匡时恐未伦。
早晚鸣鸾移仗罢,可忘章贡水如鳞。

【注释】

侯官:指福州,在今福建省。

骊珠:喻指南朝陈后主的才子徐陵。

菁莪(jiōnɡé):两种草名。比喻贤才。

缝掖匡时:指辅佐君王,济世安民。缝掖,指朝廷。

章贡:即欧阳修。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首句“侯官弟子眼中人”,是说侯官县的学子们心目中的杰出人物就是吴炯斋学使。次句“囊括群流向道真”,是说吴炯斋学使以他卓越的才能,把天下的人才都吸引到自己的身边来,并使他们归向正道。第三、四句“自挈骊珠映沧海,劳看鹏背亘天津”,“自挈骊珠”用典,骊珠,传说中一颗宝珠。据《太平御览》卷七百三十七引《博物志》云:“周穆王西游昆仑山,见西王母宴会群臣于瑶池之上,席间有一颗大如鸡卵的大珠,名曰‘夜光之珠’。”又据《列子·汤问》载:“穆王西巡狩……至于昆仑之虚,方八百里,赤水之际西海之滨,流沙之东。穆王降服百灵;河伯请浴其身;九鼎既成,百器以乐。穆王乃乘八龙之骏,驭九华之旗,载益车,舆羽旄,驰乎万里。西面而立,左剑右带,外兽白泽,玄螭丹豹,朱鞗象囊,犦駃騠,长鸣不食,息于大夏。这条龙叫做绝笔龙,能致雨,施及四海,中国被服,取象于此。穆王乘之而行天下,路经会稽,越地之人奉觞进酒于王,曰:‘昔者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上探天柱,下极辰极,横磨铁鞭,负日以飞登重丘之颠,以望江汉之源,俯视三江五湖之流,鱼鳖失其窟宅,草木散其芳甸,乃喟然叹曰:“莫必我与?夫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通。”(《史记·封禅书》)“骊珠”和“夜光之珠”都是象征吴炯斋学使的才智和德操。末二句是说:如今吴炯斋学使就像一只巨大的鹏鸟那样飞翔着,他的才智已经遍布了全国,人们仰望着他的身影就如同仰望着天津的天空一样辽阔。“天津”,即今天的天津市。“天津”,这里用作比喻,指京城。“鲲”,大鱼,这里指鹏鸟。

“菁莪养士宁无谓”,是说培养人才难道没有意义吗?“菁莪”,一种植物。“菁,草初生之色也;莪,草老色也。”“菁莪”合起来就是“菁莪”二字,是形容贤人的美德。“菁莪”是孔子称赞曾参的话。“曾参,南武城人,孔子弟子。少孔子五十岁。尝为费宰。尝学鼓琴于师襄子。仲尼闻之,以为可以任大事。知天下将乱,摄裘负杖而走,从孔子于陈、蔡之间。饿于野三日。孔子曰:“参乎!吾语汝以知天下之远者。”参能以一言解惑于孔子。故号曾参。”后来孔子去世,曾参的儿子曾子继承父亲的遗志,教育学生要“尊行”、“守信”。所以“菁莪”是贤良之士的意思。“匡时”,匡正世风、治理国家。《论语·宪问》:“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夫子之道如何?”孔子回答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意思是说:如果凤鸟不来(凤凰是吉祥的象征),黄河出现神龟(龟是古代占卜用的灵物,代表吉祥),我的学说也就到此为止了。“匡”,纠正。“匡时”,匡正时政,也就是辅佐君王,济世安民。“缝掖匡时”是说帮助君王治理国家。“缝掖”,指缝制衣襟的布帛,引申为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大臣。“匡时”,指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恐未伦”,意思是说虽然自己辅助君王治理国家,但恐怕还比不上那些贤人。“伦”,类比。

最后两句是说:等到您像舜一样回到朝廷执掌朝政时,那时您一定能够忘记欧阳修(即欧阳修)的恩情,因为您一定会像当年唐尧一样对待欧阳修一样的贤人啊!欧阳修因直言劝谏而被贬谪到滁州,后来又被召回到京师,担任翰林学士。他写了许多诗文,歌颂仁宗皇帝的圣明、景佑年间政治清明的景象。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自从到京城以来,就没有见到过什么好景色。只有那滁州的山光水色才是我最喜欢的。”可见欧阳修对滁州是怀着深厚的感情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