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兰丛秀可扶,得君滋溉扫榛芜。
三年拥传风光晓,九变寻源寤寐孤。
会有大云起肤寸,满闻馀响散江湖。
残阳为写苍茫意,延颈回眸一叹吁。
【注释】
《赠别吴炯斋学使去江西还朝二首其一》:此诗为送别吴炯斋学使者去江西还朝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吴炯斋的深情厚意及对他的依依不舍。
故国:故都(指长安)。兰丛:兰花丛生的地方。秀可扶,比喻人才出众。
得君:得到君主的赏识和重用。滋溉:润泽、养育。扫榛芜:清除杂草,使兰草丛生。榛芜,草木杂乱。
三年:指从开元二十三年(739)到天宝十一载(752)。拥传:拥戴并传播。风光晓:春光明媚。九变:形容变化多端。寻源:寻找源头。寤寐孤:日夜思念。
肤寸:古代长度单位,一寸为一尺,一尺约为八分之一寸。此处以“肤寸”喻其远大前程。
馀响:犹余音,比喻美好的名声。江湖:代指仕途,也指天下。
残阳:夕阳,借指暮年或晚年。苍茫意:迷茫、茫然之意。延颈、回眸:皆形容人的动作。叹吁:叹息、哀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真挚的情感,赞美友人的才华,表达对其前途的美好祝愿,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惜别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开阔深远。
首联“故国兰丛秀可扶,得君滋溉扫榛芜”,写朋友被君王重用后,才子佳人齐集,兰草丛中繁茂挺拔;君王的赏识如同甘霖滋润,使荒草枯木重新萌发。这两句是说,朋友在朝廷中得到了重用,就像兰草丛生之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而这种景象正是君王所希望看到的。这里的“秀可扶”、“扫榛芜”等词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兰草丛生的美景,同时也寓意着朋友的才华得以施展。
颔联“三年拥传风光晓,九变寻源寤寐孤”,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在官场上的风采。三年来,他如日出东方般崭露头角,受到众人的关注和赞誉;他的才华如同泉水般源源不断,始终令人难以忘怀。这里的“拥传”和“九变”都是夸张的说法,但足以表现出友人在官场中的出色表现。而“九变”则更是强调了其才能的变化无穷,令人惊叹不已。
颈联“会有大云起肤寸,满闻馀响散江湖”,则是对友人未来前景的展望。当这位才华横溢的朋友登上高位时,必定能够像天空中的乌云一样遮蔽住阳光,使得整个天地都为之改变;他的名声也将如同江海一般浩渺无垠,传遍四方。这一联是对友人前途的无限美好祝愿,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他未来成就的期望。
尾联“残阳为写苍茫意,延颈回眸一叹吁”,则是对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告别。夕阳西下,诗人站在江边目送着友人离去,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感慨。他低头回望,叹息一声,流露出对朋友深深的留恋之情。这一联既是对友人离别的感伤描绘,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开阔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赞美,又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和对他离别时的深情告别。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