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海横流谁比伦,拍天又见涨痕新。
东南灾已数千里,寂寞吟堪三两人。
坐付蛟鼍移窟宅,祇馀鸱鹊叫城闉。
陆沈共有神州痛,休问柴桑漉酒巾。
【注释】掀海横流:掀翻大海。谁比伦:何人可比。拍天:指雨声震天,涨痕新:水位上升的痕迹。东南灾已数千里:指南方遭受水灾的地域已遍布千里。寂寞吟堪三两人:孤独的诗人吟唱着诗篇,身边只有三两个人陪伴。坐付:任凭。蛟鼍:古代传说中龙和鱼一类的水族。移窟宅:搬移窝巢。鸱鹊:喜鹊的一种,俗称“老鸦”。城闉(yīn):城墙上的门。陆沉:陆地下沉,比喻国家危亡。柴桑:柴桑县,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漉酒巾:用漉酒用的毛巾擦拭酒壶。
【赏析】这是一首纪实诗,写于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61)夏秋之交。当时作者因避乱而来到江西柴桑县,与黄知县同游庐山,并作此诗。
第一句“掀海横流谁比伦”,是说大江大河汹涌澎湃、翻腾翻滚,像掀倒大海一般,这情景真是无与伦比。“谁比”二字,既表明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惊叹,也显示了他豪迈不羁的个性和不畏艰难、敢攀高峰的气概。接着第二句“拍天又见涨痕新”,是说大雨滂沱,水势汹涌,仿佛要把天地万物都吞没似的。“又见”,是说接连不断地见到,突出了这场大水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第三句“东南灾已数千里”,是说这场大水波及的地区十分广大,遍及东南各地。“数千里”是夸张的说法,说明这场水灾的严重程度。第四句“寂寞吟堪三两人”,是说诗人面对这种灾难,只能孤零零地吟诵着诗句,身旁只有三两朋友相伴。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也表达了他对于国家人民的忧虑之心。
后四句是写庐山的景象。诗人以“坐付”领起,描绘出一幅惊涛骇浪、水漫金山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诗人还巧妙地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鸥”、“鹳”写成了“移窟宅”、“叫城蘤”的样子,使它们仿佛成了有感情有意识的人,从而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了它们的欢快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陆沉”这一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最后两句“休问柴桑漉酒巾”,则是诗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发出感慨之言。诗人以自己遭遇为喻,劝慰黄知县不必担忧国家的命运,也不必为自己的命运担忧。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凉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观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于个人遭遇的感慨。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夸张、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