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汝谈瀛表,招摇万里游。
如何仗雄剑,复此谒诸侯。
岭峤悬孤泪,功名藐四洲。
儒生有奇计,不为郅支头。
【注释】
嗟:叹息。谈瀛表:指谈论海上的瀛洲。招摇:星名。万里游:万里远游。仗雄剑:指佩带宝剑。复此谒诸侯:又去拜谒诸侯。岭峤(qiáo):五岭,即广东境内的南岭,因山岭高耸似尖峰而得名。孤泪:指眼泪。四洲:指天下四海。儒生:指读书人。有奇计:有出奇制胜的计策。不为此头:指不为匈奴单于郅支所杀。郅支(zhí zhī):匈奴单于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罗布衣赴广州军府,并勉励他要建功立业。首联写他远行万里之艰难;颔联写他的豪情壮志;颈联写他的爱国情怀;尾联写他的爱国理想。这首诗语言平实质朴,但含义深远,富有哲理。
全诗以“嗟”字领起,点明主旨,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盼和深情厚意,开篇即扣住“叹惜”、“赞美”这两个基调,为下文抒怀、议论定下基调,使诗歌一开始就显示出一种昂扬奋发的气氛。
颔联“仗雄剑复此谒诸侯”,语出《史记·刺客列传》,原意是说荆轲在燕国太子丹的帮助下,用一把锋利的短剑刺杀秦王嬴政未遂,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奔赴咸阳。诗人这里运用这个典故,既表明友人远赴异地,胸怀大志,又有“英雄出少年”的意思。
颈联“岭峤悬孤泪,功名藐四洲”,语出杜甫《送李谱书赴广州》诗:“岭海三千里外,风烟万里愁。”诗人用“岭峤悬孤泪”来比喻友人远赴异地的悲怆之情,而“功名藐四洲”则表示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和鼓励。
尾联“不为郅支头,儒生有奇计”,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胡兵五校弗能当也,乃敢引兵就善马市挑战,直夜,画火而走,以逐虏,留胡儿皆曰:‘汉兵神,多不可当!’”诗人用这句典故,表示他对友人的期望:不要辜负了这番好意,要为国家出力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