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澹犹回首,因君数往还。
风烟河上路,裙屐剡中山。
学道偕群彦,哀时惜盛颜。
平生言在耳,提剑向江关。

【注释】

惨澹:形容凄惨暗淡的样子。

回首:回头望去。

河上路:指黄河。

裙屐:指穿长裙和高底鞋。

剡山:在今浙江省嵊县西南。《太平寰宇记》说:“剡山在越州上虞县,一名会稽山,上有石室。”

群彦:指同辈的朋友或贤人。

哀时惜盛颜:哀悼时局,怜惜那些因国事而容颜憔悴的人。

江关:长江边关口,泛指边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友人杜俞之武昌督府之作,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平易,情真意切,意境深远,风格沉郁。

首句“惨澹犹回首”,点出送别之地。“惨澹”二字,写出了送别的环境气氛,又照应诗题中的“送”;“犹”字,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情态;“回首”,则表明送别之时,诗人正在回望。

次句“因君数往还”,点明送别的原因。“君”,指友人杜俞。“数”,多次,屡次。“往还”即往返,说明诗人与杜俞经常往来。这句的意思是:我与你多次来往,彼此都了解对方的情况,所以这次分手的时候格外难过。

颔联“风烟河上路,裙屐剡中山”,写景抒情。“风烟”二句,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动人场面:站在黄河岸上远望,只见风烟四起;在剡溪边的山路上行走,只见青衫红裙,衣裙飘飘。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描绘了友人离别时的景色,同时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友情以及分别时的悲凉之感。“裙屐”即穿着长裙和高底鞋,是古代妇女的打扮。“风烟河上路”、“裙屐剡中山”,既点出了地点,又描绘了景物。这里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离别时刻的伤感。

颈联“学道偕群彦,哀时惜盛颜”,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学道”即学习道家之术以修身养性,这里指的是诗人隐居山林,潜心修养。“偕群彦”即与同辈之人一起,共同修炼身心;“哀时惜盛颜”即感叹时代变迁,怜惜那些因国事而容颜憔悴之人。这里的“时”“盛颜”都是指国家。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向,也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尾联“平生言在耳,提剑向江关”,写诗人的壮志未酬。“平生”即平生之意,指诗人一生的愿望与追求。“言在耳”,表示诗人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这些愿望与追求;“提剑向江关”,表示诗人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抒发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风格沉郁,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