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头初吐月,携入浴苍涛。
杳蔼寻蛇径,玲珑漏鹊毛。
籁寒溪溜咽,魂静夜山高。
一杖扶幽趣,还期魍魉遭。
诗句释义
1 月夜步松树林:在月光照耀的夜晚,漫步于松树林中。
- 楼头初吐月,携入浴苍涛:从楼上看,月亮刚刚升起,仿佛把它带到了浩瀚的大海中。
- 杳蔼寻蛇径,玲珑漏鹊毛: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寻找,路上的石头如同细长的鹊羽。
- 籁寒溪溜咽,魂静夜山高:溪流因寒冷而呜咽,夜晚的山脉显得格外高远。
- 一杖扶幽趣,还期魍魉遭:用一根拐杖支撑着对美好景致的追求,希望在归途中遭遇那些鬼怪。
译文
在月光下的松树林中漫步,我带着月亮来到了浩渺的海洋。
在楼头仰望,一轮新月刚刚升起,它似乎被我带入到那无边的大海中去了。
在小道上探寻,只见石径弯曲如细长的鹊羽,透出一种神秘感。
溪流因寒冷而呜咽,夜幕下山峰高耸入云。
拄着手杖,我追寻着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情趣,期待着能在回程中遇到那些妖怪。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深邃的画面。首联“月夜步松树林”开篇便勾勒出一个宁静的夜晚景象,月光洒满松林,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宁静。接着“楼头初吐月,携入浴苍涛”通过诗人的视角,将月亮从高空拉至地面,仿佛它被带入了浩瀚的大海之中,这样的想象既富有浪漫色彩,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喜爱。
第二联“杳蔼寻蛇径,玲珑漏鹊毛”,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细节。诗人不仅注意到了蛇径的细节,如其弯弯曲曲的路径像细长的鹊羽一样引人注目,还感受到了夜晚的清凉与寂静。这种细腻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那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最后两联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追求。“籁寒溪溜咽,魂静夜山高”形容溪水因寒冷而呜咽的情景,以及夜晚山峰高耸入云的景象,这些生动的自然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而“一杖扶幽趣,还期魍魉遭”则透露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期待,以及对可能遭遇的妖怪的警觉和防范,这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既有宁静之美又有冒险之意的复杂画卷。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有现实感又充满想象的艺术境界。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诗人不仅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美和生命哲理的深刻理解,也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