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松青作海,蔼蔼见罘罳。
石槛峰留色,云廊日出丝。
诸天悬粟界,屡劫有莲池。
长老符清静,坛场自得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岭松青作海,蔼蔼见罘罳。
岭上松树青翠如海,茂密葱郁,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石门上的罘罳。
石槛峰留色,云廊日出丝。
石栏杆上的峰峦色彩斑斓,云彩在廊檐下流动如丝。
诸天悬粟界,屡劫有莲池。
天空中众神降临,历经多次天灾地难,莲花池依旧生机勃勃。
长老符清静,坛场自得师。
长老修行清净无为,自有一番自在之境。

注释:

  • 岭松青作海:指岭上松树苍翠欲滴,如同绿色的海洋。
  • 蔼蔼见罘罳:指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石门上的防御工事——罘罳。
  • 石槛峰留色:指石栏杆上的山峰,颜色斑斓,如同画中的景色。
  • 云廊日出丝:指廊檐下云雾缭绕,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如同细丝般柔和。
  • 诸天悬粟界:指众神降临人间,如同粟米粒般微小,却又无处不在。
  • 屡劫有莲池:指多次天灾地难后,莲花池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 长老符清静:指长老修行清净无为,不受世俗纷扰。
  • 坛场自得师:指长老修行之地,自有一套自在之道,无需外界指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岭上松林的壮丽景象,以及寺庙内外的自然与人文环境。通过对岭上松树、石门罘罳、石栏杆、云廊、莲花池等景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佛教修行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长老修行态度和境界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