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惘成三宿,依依尽一瓯。
颠风翻逐客,残夜落扁舟。
洗念波涛乱,铺天雁鹜遒。
城灯迷涕笑,扶梦尽回头。

【解析】

1.四夕:四次,四次夜晚。小张园:即小桃园,在长安。2.惘惘:茫然,怅然。三宿:三次住宿。3.颠风翻逐客:指狂风恶浪,把漂流在外的人卷入其中。残夜:指天快亮时。4.洗念:洗涤思绪。波涛乱:指江水汹涌澎湃。雁鹜遒:指大雁飞翔的壮观景象。5.城灯迷涕笑:指城内灯火通明,照人泪眼,使人笑语盈盈。扶梦尽回头:指梦中醒来时已经回到了故乡,一切恍如隔世。

【译文】

腊月里的四个夜晚,我们在一起饮酒宴席,分别时登上舟船。北风骤然刮起,我惆怅地度过了三天。依依不舍喝完了一碗酒。狂风恶浪,把我卷入其中;天边残夜将落的时候,我才回到小桃园的舟上。江水奔腾澎湃,波浪滚滚,大雁飞翔,景色壮丽;城上的灯光,映照着人们欢笑的面孔;我仿佛回到了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诗。诗人写自己离别家乡时的情景,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感情真挚而深沉,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诗的首联“腊月四夕”“北风骤怒”,描写了离别时的景象。诗人面对即将分别的好友,心情非常激动和悲凉,于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和牵挂之情。

中间两联主要描写了诗人在舟中的感受:“颠风翻逐客”,形容北风吹得猛烈,像要把人卷走一样;“残夜落扁舟”,则描绘了天色将明时,诗人正乘舟漂泊的凄苦情景。这两个词组,既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被北风、暴雨所困扰的艰难处境,又渲染了夜深未眠的气氛,烘托出诗人的凄楚与不安。

结尾两句,“洗念波涛乱,铺天雁鹜遒”,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想象自己如同一只被巨浪掀翻的小船,在茫茫的大海里飘荡着,随时都有可能遭遇灾难。同时,他又想到自己的家乡,那里的亲友们一定都在盼望着他平安归来。而如今,他只能遥望着家乡的方向,感叹时光飞逝,无法再回到那温暖的怀抱里了。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了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旅途生活的真切记录,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风貌。

【答案】

腊月的四个夜晚,我们在一起饮酒宴席,分别时登上舟船。北风骤然刮起,我惆怅地度过了三天。依依不舍喝完了一碗酒。

狂风恶浪,把我卷入其中;天边残夜将落的时候,我才回到小桃园的舟上。江水奔腾澎湃,波浪滚滚,大雁飞翔,景色壮丽

;城上的灯光,映照着人们欢笑的面孔;我仿佛回到了故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